【摘 要】
:
污泥脱水效果由其脱水速率和最终可脱水程度两方面决定.许多研究表明,常规化学调理手段(投加混凝剂或者絮凝剂)只能增加污泥脱水速率,不能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因此,寻找提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脱水效果由其脱水速率和最终可脱水程度两方面决定.许多研究表明,常规化学调理手段(投加混凝剂或者絮凝剂)只能增加污泥脱水速率,不能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因此,寻找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的调理药剂的研究思想应运而生.该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研究酸处理对污泥可脱水程度及脱水效果的影响,更进一步将酸化预处理推向工业化应用,并探讨酸化处理的作用机理.同时该研究的成果将为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段日后工艺优化提供主要依据.试验研究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各种加药方案的最优投药量,对于过滤脱水过程,评价依据为压榨30min后泥饼含水率;对于离心脱水过程,评价依据为低转速(1800rpm)、短时间(2min)离心后泥饼含固率.之后对采用最优投药量的各加药方案从脱水效果、可脱水程度、泥饼灰分、离习后上清液性质等各方面进行了横向比较.机理研究中,通过长时间压榨(直到没有滤出水流出,大约240分钟)和高转速4800rpm,长时间60min离心后得到的泥饼含水率(或含固率)考察酸处理后污泥的可脱水程度的变化情况,并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法测量污泥结合水含量以了解酸处理对污泥水分分布的影响.用HACH COD反应器测定酸处理后污泥离心上清液中有机物含量来解释说明污泥絮体结构的破坏,进一步拍摄显微镜照片观察污泥絮体分散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结论:阳离子PAM只能提供污泥脱水速率,不能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酸处理改变污泥水分分布,提高了污泥可脱水程度,从而改善了污泥脱水效果.酸处理的机理是:酸处理使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CP水解、微生物细胞瓦解,从而絮体内部间隙水、细胞内部间隙水被释放变成自由水,污泥水分分布发生变化,污泥可脱水程度提高,最终导致污泥脱水效果好.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磷铝酸盐水泥(简称PALC,以下同)、磷镁水泥(简称LM,以下同)以及有磷铝酸盐水泥熟料和磷镁酸盐水泥矿物制备的复合水泥(PALC-LM)的水化硬化机理.通过测定水泥
管筒形工件内表面改性一直是等离子体表面改性领域的难题,尤其是细管和长径比较大的管件,等离子体难以进入管件内部,因而处理难度更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细
厦门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数的一半.水资源匮缺的问题将成为制约厦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该文讨论了厦门市推广中水回用工程的必
芳香化合物是一类工业用途极其广泛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造成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处理工艺等因素,微生物修复法成为芳香污染物去除的有
生物量(biomass)和生产力(productivity)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生物量、生产力计算方法在生态环评中尤为重要。目前二者的计算方法研究多依附于生态学学科,并无相关确切文献指导其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本文旨在研究适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的生物量、生产力计算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文中介绍了生态环境系统现状分析与影响评价常用方法,并进行对比,找出各方
现代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导致养猪废水的大量产生,厌氧发酵技术由于具有有机负荷高、处理成本低、回收能源等优点成为主要的处理技术,但出水仍含有高浓度的氨氮以及其他污染物,如不加以进一步处理将会危害当地生态环境甚至居民健康。另一方面,能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瞄准了被认为是第三代生物能源的微藻生物柴油,但是微藻培养的高成本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基于微藻培养的养猪沼液处理技
目的 研究输血质量监控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输血的100例患者2018年4月~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时纳入研究,各5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护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逐渐减少,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重视。光伏发电方向是研究发展利用太阳能领域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CuS、Cu2O和CuInSe2(CIS)化合物薄膜拥有光吸收系数高、稳定性好、电池转换效率高和禁带宽度与太阳光谱相匹配等优点,与环保无毒的缓冲层材料ZnS薄膜成为近些年来太阳电池材料研究的热点。能源危机的加剧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使得热电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热电
伟大时代,需要思想指引;伟大事业,需要核心领航.rn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深情概括了上海特殊的城市品格,勾画了上海长远发展的宏伟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