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20世纪最后的三十余年时间里,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突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出现了以垂直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产品内分工。加工贸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之一,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对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的探讨,以及在新分工形式下对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决定性因素的分析,为进一步寻找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新定位和适合于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文章在对国内外产品内贸易和加工贸易相关理论及文献的总结基础上,首先对产品内分工与我国加工贸易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产品内分工能通过直接和间接地要素效应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其次,本文考察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在新分工格局下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决定因素。随后,基于对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产品内分工程度、国内技术水平和实际外商投资的变化对加工贸易升级都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同时,从参数估计结果来看,产品内分工度对衡量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价值增加值的影响较大,这充分体现了当前积极鼓励参与国际内分工的重要性。更为关键的是,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比前两者都更为明显,说明了只有自身技术水平的最终提升才能真正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结构的现状问题,最终能够改变一国加工贸易结构的主导力量还是存在于回归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实证结果告诉我们,剔除技术进步的资本劳动要素比率对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增加作用不大,甚至对其的影响很可能是负面的。这是由我国当前技术转化能力不强和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决定的。这些参数的估计结果对进一步提出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对策及建议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实证的结果文章认为,我们应该强调消除资本劳动比率的负面作用,有效提高资本和劳动有效供给,真实意义上提高国内资本劳动比率;其次,我们进一步积极地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中,依靠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区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其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外企的模范示范效应及产业的关联效应来改变国内的动态优势;最后,通过支持高精尖技术产业的发展,鼓励高技术人才的创新来提升国内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达到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目的。本文在分析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在建模分析中,量化困难导致对我国加工贸易存在重要影响的产业环境及政策变量未纳入模型,对整体拟合优度造成影响;二是受制于分类数据的难获得性,导致在分析不同行业间影响因素时存在差异原因解释力不足;最后,在实证分析时可能由于模型设定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实证结果,部分理论的论证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