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国家批准新疆开放了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口岸到第十八届乌恰会召开的2009年,新疆的生产总值增长了9.61倍。究其原因,由新疆对外开放水平的加强所引起的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997至2009年,新疆的外贸总额增长了17.42倍,比全国同一时期的平均增速12.32(倍)增加了将近5倍。然而该时期新疆对外贸易的发展“抗震”能力极差的特点却十分突出且令人担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疆的外贸总额由2008年的222.1736亿美元急跌至2009年的138.3亿美元,以37.75%缩水率在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中列于第三,仅次于西藏与山西。对此,笔者认为,除金融危机使国内外需求减少外,新疆金融在支持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研究金融支持如何提高新疆对外贸易的“抗震”能力并促进其发展,从而更好的为新疆的经济增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应有贡献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将从以下四个章节来研究新疆外贸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第一章导论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然后确立整体研究框架与思路,并且提出可能的创新点、难点以及本文假定。第二章分别从金融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含义及作用、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概况、金融支持新疆外贸发展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将我国汇改(2005年7月)以后至今的月度数据分为两个时间段,在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建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在次贷危机对全球大规模影响前后所取因素(汇率、信贷、证券市场融资金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金融支持新疆对外贸易发的影响的深度和强度。第四章针对以上研究中所发现的金融支持新疆外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