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ONO作为大气中OH自由基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大气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着大气中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加速空气污染过程,;作为典型的城市污染物,不仅对灰霾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在大气光化学过程中也起着关键性角色,对评估区域大气氧化能力,建立区域光化学污染污染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组自主搭建了用于观测大气中HONO的在线测量仪,与商业化仪器相比降低了仪器成本,利用该测量仪在冬季进行了外场观测研究,初步分析了冬季HONO的日浓度变化特征、与光解频率的关系以及地面风速风向对HONO的影响,探讨了 HONO的夜间源机制。初步得到以下结论:自主搭建的HONO测量仪,是基于湿化学法的长路径吸收光谱技术原理。搭建过程中确定了仪器基本参数(检测限、时间分辨率、收集效率、延迟时间以及不确定度)。双通道的标定结果显示,两个通道相关性都大于0.99,符合标定要求,说明我们搭建的HONO测量仪线性良好,且仪器本身的的测量具有准确性,在HONO生成系统中与氮氧化物分析仪对比的相关性为0.996,符合外场观测实验基本要求,干扰实验结果显示,只有N02会对HONO产生干扰信号。通过冬季的观测验证试验发现仪器可以长期稳定运行,状态良好,数据结果也表现出仪器的可靠性。在冬季观测期间,HONO浓度变化范围为0.05-7ppbv,平均浓度为1.32±0.92ppbv,日落以后HONO浓度在夜间迅速增加并逐渐积累,当地时间早晨8:00达到峰值浓度约为1.93ppbv,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HONO浓度开始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夜间N02的非均相转化是HONO的主要来源,直接排放对HONO的贡献较小,气溶胶表面作为N02在潮湿环境下的反应介质,对HONO也具有一定的贡献。发现HONO/N02的平均比值随着RH的增加而增加,当RH进一步增加至85%时HONO/N02比值降低。平均来看,HONO/N02在日落后不久开始增加,并在夜间稳定在0.056。HONO/N02的增加伴随着HONO和N02的浓度同时增加,表明N02不断通过非均相反应转化为HONO。冬季夜间观测到HONO除了局地积累外还有一部分来自观测点以东、东南、东北方向污染的传输,清洁气团主要来自西北方向,风速在0.2~3.0m/s之间时,风速与HONO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但风速在3.0~4.0 m·s-1时,HONO浓度和PM2.5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上升阶段,表明可能与局地外的HONO以及污染物的传输有关,主要来东、东南、东北方向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