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段晚中生代以来隆升—剥露过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兴安岭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之间的中亚造山带东段,中生代以来,北部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造山作用和东侧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共同影响了中国东北的构造演化过程。为深入探讨大兴安岭的隆升过程及机制,本文选取大兴安岭北段为研究对象,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结合构造地貌学分析对大兴安岭北段进行研究,分析大兴安岭隆升的期次、时间和强度以及在空间上的差异,揭示大兴安岭的隆升剥露过程。利用Arc GIS对研究区进行DEM数据分析,研究区高程在64~1532 m之间;根据地形起伏度划分大兴安岭北段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整体坡度范围在0°~25°之间。面积-高程积分显示大兴安岭北段流域整体处于老年期阶段,其中有四个区域处在壮年到老年期过渡的阶段。地形条带剖面显示研究区存在3个夷平面:Ⅰ级夷平面海拔高度约在1400 m,Ⅱ级夷平面海拔高度在1200~1300 m之间;Ⅲ级夷平面海拔高度在1000~1100 m之间。根据冷却速率以及冷却速率变化程度,大兴安岭北段隆升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1期构造事件:第一阶段135~104 Ma,有2期构造事件,可能与陆内部拆沉有关;第二阶段104~65 Ma,有6期构造事件,第一期与鄂霍茨克海关闭有关,其他主要由太平洋板块与郯庐断裂共同作用;第三阶段65~23 Ma整体隆升冷却缓慢、安静,郯庐北延佳依断裂处于张扭状态太平洋板块的远程效应难以传递到大兴安岭地区;第四阶段23~0 Ma,主要有3期构造事件,主要与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及郯庐断裂活动有关。90~23 Ma研究区处于夷平状态;推测大兴安岭现今山系为23 Ma以来的隆升结果。通过对23 Ma以来的大兴安岭北段热历史模拟样品各时代温度差与HI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7~0 Ma间皮尔逊系数值逐渐增大,相关性逐渐增强,对新近纪构造地貌形成贡献最大;三期夷平面可能与23~17 Ma,9~5 Ma和5~0 Ma构造事件有关。
其他文献
磁共振测深(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是一种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定量确定地下水的含量。在实际应用中,MRS的背景场利用的是地磁场,MRS信号本身比较微弱且在野外实验环境中无法采取有效的屏蔽手段,因而环境中的随机噪声、工频谐波干扰以及偶发尖峰噪声均会对纳伏级别的MRS信号造成影响,导致难以实现MRS信号的有效提取。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
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MT)作为一种被动源勘探方法,具有数据采集方便、探测深度大的特点,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过去的几十年中,反演技术作为大地电磁数据解释的主要方法取得了快速发展,已从简单的一维反演转变为适应复杂结构的三维反演。然而,传统的梯度类反演方法,如Occam法、快速松弛法和高斯牛顿法等虽然可以对数据进行高效反演,但是存在着依赖于初始模型和易陷入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是一种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地震观测系统。DAS技术基于光纤内的瑞利散射效应实时感知外界振动引起的光纤局部应变,通过提取不同时刻的背向散射信号并解调得到相位与应变变化实现光纤轴向应变测量。光纤的每一小段可以等效为一个单分量应变仪,从而实现分布式测量。与传统地震检波器相比,DAS具有耐受恶劣环境,易实现大区域高密
高压条件下熔体的性质是地球深部物质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硅酸盐是地球内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熔体具有高度的物理和化学活性,因此了解高压条件下硅酸盐熔体的性质,对建立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化和动力学模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人们目前所获得的密度,这一反映硅酸盐熔体重要本征性质之一的可靠数据很少。“沉浮”法虽被广泛应用于高压下硅酸盐熔体的密度测量研究中,但“沉浮”法中通常以天然矿物作为
随着化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及我国双碳计划的逐步实施,干热岩作为重要的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对未来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起到关键作用。干热岩储层是流体含量少、埋深为3-8km、温度为200-350℃、与活动性半固态、固态流变构造相关的岩石。干热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地热井开发过程中对注水压裂造成的地下热结构变化,生产阶段的动态监测与后续的远景评估等方面急需加强研究。低频电磁、重力、自然电位等以储
学位
探地雷达凭借高效准确、非破坏性探测的优势使它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与环境方面的检测,例如,道路的结构与质量检测、环境污染物调查。传统的探地雷达数据速度反演是一种非线性、病态的优化问题,解决这种病态反演问题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迭代算法不断优化反演模型的正演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的目标函数,并且往往需要多偏移距数据。因而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反演的效率和精度偏低,二是依赖于正演算法的准确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端到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断陷层的油气潜力愈发引来研究者们的关注。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断陷区南部,面积约1.3×10~4Km~2,包括大安断陷、孤店断陷、黑帝庙断陷及原长岭断陷,根据构造及油气分布将研究区划分为西部边缘油气断陷带、中部油气断陷带及东部近隆油气断陷带3个油气带,共计8个断陷/断凹构造单元。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
学位
针对含天然气水合物砂岩建立岩石物理模型,建模过程引入临界水合物饱和度参数描述天然气水合物不同赋存模式,并描述与喷流机制有关的含水合物地层速度频散与衰减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水合物饱和度低于临界饱和度时,水合物仅存在于孔隙流体混合物中,含水合物砂岩的速度对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不敏感。当水合物饱和度高于临界饱和度时,水合物作为孔隙填充物及固体基质同时存在,含水合物砂岩的速度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呈现显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