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水沥青路面由于空隙率较大,其透水性能良好。在路用性能方面,主要优点有减少路面反光、增加路面摩擦系数、吸收噪音等,同时也具有耐久性差、承载力等力学性能低的缺点。车辙和飞散是透水沥青路面面临的主要病害,目前,较多学者从沥青结合料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较高黏度的沥青结合料可较好的黏结矿料以保证透水沥青路面强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本文从高黏剂改性沥青入手,采用LT-TPS、AR-HVA两种高黏剂改性沥青及成品高黏改性沥青三种结合料及其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研究,最终结合经济成本、路用性能推荐一种适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高黏透水改性沥青混合料。基于不同掺量下的LT-IPS、AR-HVA高黏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试验,提出高黏改性剂的最佳掺量,并对比成品高黏改性沥青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成品高黏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与TPS掺量为20%和HVA掺量为14%的高黏改性沥青性能相当;TPS和HVA高黏剂的合理掺量分别为16%-20%、12%-16%;在同高黏剂掺量下,TPS高黏改性沥青的老化程度比HVA高黏改性沥青明显,HVA高黏改性沥青的黏度与黏韧性均大于TPS高黏改性沥青;基质沥青温度等级为PG64-22;TPS掺量为20%、HVA掺量为14%的高黏改性沥青与成品高黏改性沥青的PG等级均为PG82-28。基于TPS、HVA及成品高黏改性沥青混合料,本文从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基于重复性试验分析方法通过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料级配均为10~15mm:5~10mm:0~5mm:矿粉=58%:30%:9%:3%;成品、HVA(掺 16%)、TPS(掺 20%)三种高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4.9%~5.2%、5.0%~5.3%、5.2%~5.3%:三种混合料的综合性能为成品>TPS>HVA;水泥和纤维可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尤其掺入矿料质量的2%的水泥时,性能改善效果显著。基于灰关联理论分析及成本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影响因子组合下透水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并通过汉堡车辙试验进一步研究了高温-雨水耦合下所选高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温度或水均对路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温度与水共同作用可显著降低路面耐久性,尤其在夏季高温且路面结构积水的状态,路面耐久性更差,实际路面建成后应定期对路面进行养护,避免路面空隙堵塞;对于我国的汉堡车辙试验评价指标而言,可结合外国标准,建议提出在60℃、饱水条件下进行试验,以最大车辙深度、剥落变形拐点和车辙变形率为技术指标对汉堡车辙试验进行评价;推荐的高黏透水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组合方式为级配3、掺量为16%的HVA高黏剂(直投法)、油石比为5.2%、代替部分矿粉的水泥掺量为2%、絮状木质素纤维掺量为0.3%,用以测定弯拉应力和计算弯沉的抗压回弹模量分别为1023.81MPa和756.74MPa,单轴压缩动态模量为7683MPa,劈裂强度为0.69MPa。通过对PAC-13表面层不同高黏剂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研究,不仅为透水沥青路面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而且推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