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视知觉的最早期阶段,视觉系统检测的是怎样的视觉特征,一直是认知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这一问题,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初期特征分析理论”认为视知觉是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质的过程。“格式塔理论”认为视觉认知的加工从知觉物体的整体性知觉开始,是大范围性质到局部性质的过程。根据陈霖的“大范围首先拓扑知觉理论”,拓扑性质知觉较之其它局部几何性质(射影、仿射、欧氏几何)的知觉,是最基本,最早期的知觉,知觉物体就是从抽提拓扑性质开始的。目前通过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研究手段发现了拓扑性质知觉的神经表达位于左侧前颞叶,在经典的视觉通路中,前颞叶(Anterior Temporal Lobe,ATL)位于经典视觉腹侧通路的末端,是物体识别加工的高级区域。然而,脑成像的结果并不能直接的反应左侧ATL在拓扑知觉中的作用。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来确定,ATL在拓扑性质加工中的具体作用呢?本文通过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研究前颞叶(ATL)区域在拓扑性质加工中的具体作用,以及研究ATL进行拓扑性质加工的潜伏期。设计了三组共六个关于四象限拓扑质地辨认的实验,要求被试对目标刺激做出按键反应,记录被试的正确率及反应时。第一组的实验一中的拓扑质地辨认任务结合单脉冲经颅磁刺激(Single TMS,sTMS)随机对ATL以及CZ区进行了11个时间点的刺激。结果表明在刺激时间为50ms和117ms时,sTMS作用于左侧ATL时,显著干扰了对拓扑性质的检测。针对实验一中每个时间点下试次数量比较少的缺陷,减少了sTMS刺激时间点,增加每个时间点下的试次数量而设计了实验二。结果发现在刺激时间为34ms时,sTMS效应干扰了ATL对拓扑性质检测的行为表现,这说明了ATL可能确实与拓扑性质检测密切相关,但由于实验一二的具体趋势不太一致,我们考虑可能是因为sTMS效应不强,于是设计了第二组的实验三和实验四增强了TMS刺激效应,采用了基于10HZ三脉冲重复脉冲刺激(Repetive TMS,r TMS)的拓扑质地辨认实验。在实验三、四中并没有发现rTMS对拓扑性质知觉的干扰,考虑可能是由于被试任务简单而造成的“天花板效应”以及被试判断策略的不一致性,于是设计了第三组的实验五和实验六增加了实验难度以及改进了结果计算方式,发现在136ms时候发现了sTMS对ATL进行拓扑性质检测的干扰效应。从实验结果看,在实验的一些具体时间点(34ms,50ms,117ms,136ms)TMS刺激效应干扰了ATL对拓扑性质检测的行为表现,并通过观察TMS实验数据结果的前后联系,发现各个TMS刺激时间点下ATL对检测拓扑性质知觉的数据结果有着走向相似的趋势,综合之前陈霖团队的FMRI实验发现在进行拓扑视觉检测任务的同时在ATL区域发现有明显地被激活结果,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前颞叶是进行拓扑性质知觉加工的区域,更精确的潜伏期以及神经机制还需要以后进一步实验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