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变电站是整个电网的核心,它起着调度电力供应的重要作用。随着电力系统网络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要实现无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变电站是整个电网的核心,它起着调度电力供应的重要作用。随着电力系统网络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要实现无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基于数字图像的无人值守的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将模式识别和数字图像技术结合起来,使监控中心的操作人员不用亲临现场,通过远程监控就可以知道各个监控点的环境状况及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进而对提高电站的劳动效率、安全经济运行和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基于图像处理的变电站远程监控方法,研究了变电站中的各种仪表盘指示和读数识别方法以及远程传输识别结果、可能的异常和故障的图像到监控中心的方法。对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计算机监控中心软件进行了设计。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了数字式仪表读数的识别方法。在对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数字区域的定位、滤波、整体倾斜度的调整、单个字符的分割、小数点处理等一系列的处理基础上,通过比较几种常用的识别方法,选取神经网络作为字符识别的方法。将分割后的字符送入已经构建好的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章采用的图像处理和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可靠性比较高。
(2)针对指针式仪表的特点,研究了指针式仪表读数的识别方法。通过对指针式图像进行灰度化、阈值分割、腐蚀等预处理,提取了仪表指针位置,利用霍夫变换检测出指针的角度,确定了指针式仪表表盘的读数。通过仿真和实际使用,其识别效果准确率能达到99%以上。
(3)对监控系统和远程数据传输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系统采用了多个摄像头对现场的主要设备进行监控,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获取设备当前运行的参数,并通过GPRS网络上传数据到监控中心。对于现场监控发现的异常或故障情况,迅速报警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压缩后通过GPRS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作为监控人员作出进一步判断的直观信息。
(4)设计开发了计算机监控中心软件。以VB6.0作为开发平台,根据整个系统的特点,选择SQL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设计。整个软件系统具有对用户进行管理,对设备参数、报警声音、网络连接状态等基本参数进行设置,查询系统发生报警时的数据信息以及报表打印等功能。
其他文献
电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对国民经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电机出现故障,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与危
最优跟踪与扰动抑制问题在现代控制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对于线性系统最优输出跟踪问题和基于状态反馈的扰动抑制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自动化系统的大型化、网络化、智能化要求不断提高,使综合全面安全的信息化船舶管理平台成为发展必然。在满足船舶平台各系统高度自动化的
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关注,并且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各种冲击性和非线性负荷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以及非对称性负荷的增加,造成了电网中谐波分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得电能质量严重恶化。为保证供电质量,使电力网络能够安全运行,同时保证用户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电能,我们需要采
随着人们对听力损失等健康问题的重视,助听器得到了密切关注。目前数字助听器由于其功能强、体积小、耗电省等优点在助听器行业中独领风骚。
语音增强技术作为数字助听
姿态控制是整个飞行器控制的重要部分,是确保飞行器姿态稳定的前提。传统的飞行器姿态控制采用PID控制理论,控制器设计过程具有经验性,而且形式比较简单,虽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
随着汽车电子化的高速发展,汽车的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s,ECU)越来越多,为满足车内外大量信息交换及共享的需要,汽车网络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Bosch公司提出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非线性以及冲击性负载加入其中,造成了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如电压骤升(降)、瞬态振荡、电压波动等。在海量电力数据背景下,实现这些暂态扰动信号实时有效的压缩处理是电能质量检测、定位和动态补偿的关键前提,为此,本文针对电能质量暂态扰动信号压缩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二维提升整数小波变换和压缩感知的电能质量信号压缩方法,以提高现代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分析的实时性
目前新兴的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稳定性高、实时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并开发一种嵌入式视频监控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消防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范畴,它作为特种消防设备可以替代消防队员接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