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性新闻包括海啸、地震、飓风、洪灾、暴风雪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非人文因素造成的灾害事件,其灾害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灾难事件以其突发性、损毁性、多变性、震撼性等特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是这些反常因素,灾难事件对新闻媒体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如何把握好这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十分重要。
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研究模糊语言并对模糊语言的词汇实现形式和语用功能做尝试性分析。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模糊语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模糊语言及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特征。在分析国内外的文献后,作者发现模糊语言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那么,为什么要使用模糊语言?本文认为Verschueren的顺应论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本文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网络版为例,选取这两份刊物中的大量灾难新闻,通过细致分析后认为模糊语言是语言不断选择的结果,模糊语言要不断地顺应精神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这三种语境并做出语言选择。最后,作者认为灾难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语用功能:(1)提供恰当的信息量;(2)增加可靠性和真实性;(3)保护记者减轻其责任;(4)减少心理冲击和负面影响。
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内在,我们通常能在生活中遇到。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显著。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关于模糊语言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中的灾难性新闻为研究对象,旨在开拓特殊领域的语言现象研究,同时丰富和完善现存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研究,使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模糊语言的存在价值,更重要的是更好地实现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避免消极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