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益,保障教师教学主体性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核心问题的关键。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重视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研究,却多聚焦于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层面上,而如何通过对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来彰显教师的主体性,进而体现以学定教来彰显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仍然缺乏专题性专门化的研究。本文立足于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着重探究在教师层面上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问题,提升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意识与能力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对教师更好地管理与组织课堂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本文中“教学组织方式”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在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媒介和教学理念,师生相互作用,通过发挥教师教的主体性来促进学生学的主体性,进而顺利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既关涉课堂教学管理制度问题,更关涉到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处理。如今的研究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要围绕着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但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关键要素。如果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基于前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打破班级授课制为前提并且基于教师层面来分析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的问题。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更深层次的探究,本文以发挥当代教师主体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在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通过对班级授课制的变革、转变或改进的程度上,以包班制、翻转课堂、小组合作为代表分析当今国内外小学中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的现状,并加入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在比较国内外小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改革教学组织方式中,找出我国当今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中国家和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存在的改革形式化,教师改革的被动化等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分别从制度上给予教师支持、教师自身方面提高自身能力、教学组织方式融合与改进等,基于教师的层面上提出促进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的相关建议,从而推动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进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向更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