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趾沟蛙分类地位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分析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趾沟蛙属(Pseudorana)和林蛙属(Rana)物种外部形态特征极其相似,仅以趾末端是否具有横沟(腹侧沟)相互区分,关于趾沟蛙属及其某些物种的有效性、分类地位近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以趾沟蛙属的越南趾沟蛙Pseudorana johnsi、桑植趾沟蛙P.sangzhiensis与林蛙属的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寒露林蛙R.hanluica、徂徕林蛙R.culaiensis、猫儿山林蛙R.maoershanensis、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等林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核型、骨骼系统和外部形态特征等方面探讨趾沟蛙的分类地位。主要结果如下:   一、第一次对越南趾沟蛙、桑植趾沟蛙、徂徕林蛙、猫儿山林蛙、寒露林蛙以及桑植和兴安的两个林蛙种群标本的染色体核型和银染进行研究。上述物种2n=26,NF=52,核型模式为5+8。桑植和兴安的两个林蛙种群的核型明显与已知林蛙的不同,可能为隐存种,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采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两种趾沟蛙与林蛙在核型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猫儿山林蛙是最早从群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物种,属于最原始的物种;趾沟蛙属越南趾沟蛙和桑植趾沟蛙是最早从林蛙属分化出来的类群。通过对染色体核型对称性的比较,初步得出,两种趾沟蛙应归隶属于林蛙属,10个物种核型演化总体呈现出由对称向着不对称方向进化的趋势。   二、在趾沟蛙与林蛙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骨骼系统进行了描述比较、定量分析、聚类分析。首先在对越南趾沟蛙的骨骼系统做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比较了越南趾沟蛙、桑植趾沟蛙、张村蛙以及林蛙属三个种组7种林蛙的骨骼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发现越南趾沟蛙、桑植趾沟蛙与林蛙属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区别,并与长肢林蛙种组相似性很大,支持张村蛙和桑植趾沟蛙,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种—猫儿山林蛙、徂徕林蛙和寒露林蛙的有效性。聚类分析显示越南趾沟蛙、桑植趾沟蛙、张村蛙与林蛙属长肢林蛙种组为姊妹群,而且张村蛙和桑植趾沟蛙为姊妹种,表明趾沟蛙和长肢林蛙种组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   三、外部形态的比较进一步表明两种趾沟蛙(越南趾沟蛙、桑植趾沟蛙)与林蛙属长肢林蛙种组的某些物种的外部形态极相似,较难区分,而与林蛙属中国林蛙种组和黑龙江林蛙种组差异较大。   总之,本文通过染色体组型、骨骼系统、外部形态3方面对两种趾沟蛙与林蛙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趾沟蛙与林蛙属没有稳定的属间差异反而与林蛙属的长肢林蛙种组相似,明确了桑植趾沟蛙、张村蛙的有效性;建议将越南趾沟蛙和桑植趾沟蛙归隶于林蛙属。
其他文献
天然河道中,支流斜接干流河道是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因为天然河道形态不一,根据交汇口附近干流河道的形态特点,可分为曲线型交汇与直线型交汇两大类型。曲线型河道水流流态本身
  本文以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硬件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电子信息工程硬件开放
  目的: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藏西医结合实验教学模式。方法:以藏医药传统实验为主,大幅度引入现代医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构建起由"实验+实习+实践"所组成的"三
会议
  为深化导航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面向我校导航工程专业,以"五步实践能力法"为背景,提出了基于"软模拟"和"硬模拟"的层次模拟化实验教学的体系建设思路
  文章借助高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契机,更新实验教学思想理念,通过实验资源整合、教学科研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等措施,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国家级专业实验教学示
  探索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方式,构建一个合理的、高水平的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为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进行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对建设远程开放性
  实训基地设备更新换代迟缓、工学矛盾以及运营单位禁止随意动作设备的管理特点,使得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育培训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快速发展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迫
会议
在全球气候变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共同影响下,我国流域水资源条件发生了明显演变。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本文介绍一例用AVR单片机ATmega128控制的多路电动缸加载系统.利用电子称的传感模块获得载荷信号,下位机在显示信号电压的同时通过RS232串口向上位机作数据通信.上位机用V
  实验教学是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实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