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乃“百科之母”,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文教材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关系到课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更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目的的达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语文教材由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和练习系统组成。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编者通过设计练习题,一方面体现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具有导教、导学、示范作用,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调查表明,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并未对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练习的设置可有可无,练习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究其根源,一是“研讨与练习”设计自身有许多不足之处,二是教师和学生对“研讨与练习”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不甚了解。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研讨与练习”的探究与反思,希望可以引起教材编写者的严肃对待,优化文言文练习的设置,保证练习的质量,促进教材的完善,同时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和学生对“研讨与练习”的重视,发挥练习的作用,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改变文言文教学中“低、差、难”的教学现状。本文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课文“研讨与练习”进行深入剖析,期望能够为语文教材的完善略尽绵薄之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研讨与练习”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其意义和作用进行探讨,同时揭示了其指导思想。第二部分从“研讨与练习”的题目类型、呈现方式、题目难度三个维度对“研讨与练习”进行全面关照和现状辨析,审视其特色和不足。第三部分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研讨与练习”应紧跟课标,更新理念;要贴近生活,丰富内容;有情有趣,多样呈现。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一是理论分析法,运用安德森目标分类学将“研讨与练习”进行分类归纳;二是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研讨与练习”的分布情况,以统计结果为依据来审视“研讨与练习”设置的优劣,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三是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前人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研讨与练习”的研究,以借鉴和启迪;四是综合研究法,本文涉及多学科领域研究,需要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信息论、系统论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