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叶猴(Presbytisleucocephalus)对栖息地选择利用与觅食生物学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vforvi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选择和觅食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于1996年2月至1998年3月在广西南部的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所辖的弄廪栖息地进行。本研究从弄廪喀斯特植被组成的多样性,白头叶猴对栖息地小区的利用,白头叶猴的家域,白头叶猴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白头叶猴的食物与觅食,食物的营养分析,白头叶猴栖息地的状况等方面对白头叶猴如何利用喀斯特栖息地,适应喀斯特栖息地以及对白头叶猴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探讨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观点及对这一仅分布在广西南部不足200平方公里的珍稀动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白头叶猴的喀斯特石山栖息地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香农-威纳指数为6.152,均匀性指数为0.8439。第一次将喀斯特石山分成三个小区,对白头叶猴利用不同的小区进行了研究,指出山脚部分是白头叶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首先就是要保护石山山脚部分的植被。 2.首次将立体家域的概念引用到灵长类的家域研究中,立体家域对栖息在喀斯特石山环境的白头叶猴有特别的意义。同时计算出白头叶猴的立体家域面积为53.49±9.68公顷,两相邻的猴群间的重叠面积为27.42-64.2%,平均日漫游为651.59±179.54 m,平均日活动面积为2.406±1.93公顷。 3.第一次研究发现白头叶猴的日漫游和日活动面积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夏季短,冬季长。并提出对白头叶猴日漫游的影响主要有食物因素,气候因素等,其中气候因素是影响白头叶猴日漫游最重要因素,白头叶猴日漫游季节性变化的特点是白头叶猴对亚热带气候和喀斯特石山地区气候的适应。 4.白头叶猴的洞外活动节律由8部分组成,休息占日活动时间的50.30%-80.92%,觅食占日活动时间的10.03%-23.21%,移动占日活动时间的6.24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拟从理论研究、问卷调查以及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三个角度论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高考新题型渗透的必要性、有效性与可行性。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高考新题型能够解决当前时间紧、内容多、题型新的问题,使阅读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新题型;阅读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47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在电力市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分布式发电技术以其独有的安装灵活、供电方便、环保等特点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在集中式发电和大电网基础上,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建立混合型网络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临沂地区含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适合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同时对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论文是研究穆棱变电站接入容量为48.5MW风力发电机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