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头叶猴对栖息地的选择和觅食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于1996年2月至1998年3月在广西南部的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所辖的弄廪栖息地进行。本研究从弄廪喀斯特植被组成的多样性,白头叶猴对栖息地小区的利用,白头叶猴的家域,白头叶猴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白头叶猴的食物与觅食,食物的营养分析,白头叶猴栖息地的状况等方面对白头叶猴如何利用喀斯特栖息地,适应喀斯特栖息地以及对白头叶猴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探讨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观点及对这一仅分布在广西南部不足200平方公里的珍稀动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白头叶猴的喀斯特石山栖息地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香农-威纳指数为6.152,均匀性指数为0.8439。第一次将喀斯特石山分成三个小区,对白头叶猴利用不同的小区进行了研究,指出山脚部分是白头叶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首先就是要保护石山山脚部分的植被。 2.首次将立体家域的概念引用到灵长类的家域研究中,立体家域对栖息在喀斯特石山环境的白头叶猴有特别的意义。同时计算出白头叶猴的立体家域面积为53.49±9.68公顷,两相邻的猴群间的重叠面积为27.42-64.2%,平均日漫游为651.59±179.54 m,平均日活动面积为2.406±1.93公顷。 3.第一次研究发现白头叶猴的日漫游和日活动面积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夏季短,冬季长。并提出对白头叶猴日漫游的影响主要有食物因素,气候因素等,其中气候因素是影响白头叶猴日漫游最重要因素,白头叶猴日漫游季节性变化的特点是白头叶猴对亚热带气候和喀斯特石山地区气候的适应。 4.白头叶猴的洞外活动节律由8部分组成,休息占日活动时间的50.30%-80.92%,觅食占日活动时间的10.03%-23.21%,移动占日活动时间的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