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理论的长江潮流河段锚地利用率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长江沿线的港口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南京以下12.5m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船舶通航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然而与港口、航道发展相配套的锚地设施却发展滞后,锚泊船对锚地的急切需求与发展滞后的锚地设施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锚地数量不足、利用率低下、锚地发展规划滞后不仅制约着港口的发展,还会给锚泊船的锚泊安全带来一定威胁。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紧缺的锚地资源,提升锚地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意义重大。  本文在分析长江潮流河段通航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调研,重点分析了长江潮流河段锚地使用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江潮流河段锚泊船锚泊时的特征,文章阐述了两种锚地利用率(瞬时利用率和平均利用率)的概念,分别分析了影响两种锚地利用率的因素。其中,影响锚地瞬时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为锚泊方式、锚位面积、锚泊船间距和锚位布局等。而影响锚地平均利用率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锚泊船的锚泊时间也是主要因素。并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构建了锚地利用率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  以提升锚地瞬时利用率为目标,文章研究了锚泊船的锚位布局问题。通过对锚位布局参数的识别、分析,结合长江潮流河段锚泊船的锚泊特征,运用优化理论构建了与长江潮流河段相适应的锚泊船锚位布局优化模型。即在一个已知宽度的矩形锚地中,研究锚位圆的排列布局,使得矩形锚地的长度最小(锚地利用率最大)。  鉴于锚位圆平面布局问题求解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将锚位圆在锚地中的布局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二维平面布局优化问题,在分析各种求解二维平面布局优化问题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合理设计决策变量、退火策略,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的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求解流程图。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解决锚位布局优化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求出了锚地利用率最大化下的锚泊船锚位布局方案。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锚泊船锚位布局优化模型能够为长江潮流河段锚地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为长江潮流河段锚地定点锚泊制度的制定、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本文从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器件的结构设计与制备出发,对OTFT器件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合理设计,制备了具有不同沟道宽长比的 OTFT器件。器件采取底栅下电极结构,以酞菁铜为有机半导
近年来,随着内河航运的不断发展,内河船舶安检工作量持续增长。内河船舶安检由于缺少信息化的办公软件,安检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安检项目针对性不强。为了提高内河船舶安全检查
在导致山区公路交通事故严重性的诸多因素中,连续的长下坡路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货车在连续长下坡路段行驶时需要连续实施行车制动,长时间的连续制动使得制动器温度上
本文为中国电信设计了一种基于CDMA2000 1X演进版本(Evolution Data Only,EVDO)无线模块的自动拨测系统。提出了软卡阵和硬卡阵相结合的创新性设计。EVDO无线模块通过连接不
随着列车速度不断提高,车辆轴重不断增大,铁路路基承受的列车荷载动力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动力响应规律对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养护影响显著。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路网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大,线路间换乘日益频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模巨大,各大城市均以分期、分线的方式,由不同的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建设,整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