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塑料废弃物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仍存在昂贵的价格,较弱的力学性能和较窄的加工窗口等缺点。本文主要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采用共混或复合的改性手段,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1.结晶/非晶共混物通过溶液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碳酸丁二醇酯)(PBSC)/聚对羟基苯乙烯(PVPh).PBSC/单宁酸(TA)相容共混物。结果表明:非晶组分的存在阻碍了PBSC的结晶,但其结晶机理和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并且在PBSC/PVPh共混体系中,60/40组分的球晶生长速率曲线随着PVPh含量的增加出现拱形。2.结晶/结晶共混物通过溶液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乙二醇酯-co-己二酸乙二醇酯)(PESA)/聚环氧乙烷(PEO)、聚辛二酸乙二醇酯(PESub)/PEO共混物。结果表明:首先随着结晶温度和组分的不同,会产生多种结晶形态,在PESA/PEO共混物中发现了三种,在PESub/PEO共混物中发现了四种,并且PESA/PEO共混物是第一次在全组分范围中发现贯穿球晶的体系;其次,在PESub/PFO共混物中,当组分比为85/15和15/85时,含量少的组分会有部分在含量多组分球晶的片晶间结晶。3.复合体系通过溶液超声复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三聚氰酸(CA)复合体系以及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复合体系,结果表明:首先,成核剂的加入促进了聚合物基体的非等温、等温结晶行为,增大了成核密度,但结晶机理和晶体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其次,有机小分子CA和滑石粉(Talc)都对PES的结晶具有促进作用,但CA的作用强于Ta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