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土体的变形性状及本构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基坑开挖工程的实际特点,采用普通三轴和真三轴模拟深基坑开挖土体的卸荷实际应力路径试验,来研究深基坑土体的工程特性以确定土体参数与本构模型,使深基坑设计参数与设计理论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状况,这对于深基坑工程的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保证基坑工程的变形、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针对深基坑开挖卸荷的实际应力状态,通过对常规应变控制式三轴仪的改造,设计了符合基坑开挖特点的三轴试验方法,选取武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饱和粉质粘土进行了模拟排水条件下基坑开挖侧向卸荷过程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所得的各种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 2.根据普通三轴和真三轴试验的结果,对Duncan-Chang模型进行了研究,运用基坑开挖侧向卸荷过程中的变形模量计算公式来代替邓肯-张模型中基于σ<,3>=const推导出的切线模量公式,以验证 Duncan-Chang模型对于复杂应力路径下土体应力—应变特性的适应性。 3.将 Duncan-Chang 非线性弹性模型应用于平面应变情况,针对 Duncan-Chang模型不能反映中主应力的影响,对邓肯-张模型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并用理论计算所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试验所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该模型对于卸荷工程这类特殊应力路径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目前本构关系的研究通常基于传统的弹性、弹塑性、粘弹塑性理论(在考虑水的影响时还结合达西定律或其修正关系);考虑较为复杂的情况是将其中土颗粒变形用粘塑性、次塑性等模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量的剧增导致大量剩余污泥产生。剩余污泥原位减量技术能够保证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排放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实现污泥产量的减少。好氧-沉淀-厌氧(oxic-settling-anaerobic,OSA)污泥原位减量工艺由于具有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工艺简单、能耗低等特点从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由于OSA工艺污泥减量内部驱动机制仍存在争议,阻碍了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以及在
盾构技术已有近190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手工盾构到后来的半机械化盾构到现在的全机械化的盾构。近三十年来,盾构工法的发展具有盾构隧道长距离化、大直径化以及盾构的多样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提出解决水危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是建立起健康的社会水循环,健康水循环定义:在水
动力稳定性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前沿课题,其失稳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求解比较困难,失稳准则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小波分析已成为当前应用数学中迅速发展的新领
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急剧增加,各个行业大规模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随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地基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复合地基越来越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尽管
近年来土钉以及复合土钉支护以其突出的经济性与良好的工作性能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国学者对土钉以及复合土钉支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但是对土钉以及复
预应力索拱结构是一种新型杂交结构体系,它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混合结构形式,将刚性拱与柔性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共同抵抗外荷载的作用,既发挥了高强索的抗拉性能,又充分利用了拱的抗
CT技术为研究岩土工程材料的细观损伤演化提供了有效的测试手段,但是现有的CT分析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试验结果所提供的CT图像资料。本文运用数字图像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基于损伤力
我国现行规范缺乏对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框架剪力的调整规定,在工程应用中,工程师多参照框架-核心筒的规定执行。本文旨在研究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