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高速公路护栏端头等类似部位一直是我国高速公路安全防护的盲点或弱点。可导向防撞垫作为一种起源于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的护栏端部处理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地介绍和引进国内,并且作出了一定地优化和改进。本文详细介绍了某型号防撞垫的的结构组成,参照我国现有的相关规范组织了防撞垫实车足尺碰撞实验,并利用计算机有限元仿真技术模拟实车碰撞实验,进行一系列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之后,以ASI值作为优化指标,提出六中优化方案,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后得出最佳方案,为可导向防撞垫的工业设计提供借鉴。现将本论文的研究归纳如下:1.介绍说明可导向防撞垫应用背景、市场前景、主要功能以及其对于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极端必要性。并且详细介绍了本文所研究的某型号新型可导向防撞垫的结构组成。2.参照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结合可导向防撞垫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我国目前的实验条件等因素,对现有的护栏安全规范做出适当调整后,提出了可导向防撞垫的实车足尺碰撞实验条件和评价标准。3.严格按照给定的实验条件组织某型号可导向防撞垫的实车碰撞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评价标准一一对照,对该型号可导向防撞垫的防撞性能进行综合评价。4.先根据该型号防撞垫的二维几何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简化,运用CATIA建模软件建立防撞垫的三维数模。然后运用HyperMesh和LS-DYNA建立车辆-防撞垫碰撞系统的仿真模型,结合该型号防撞垫的碰撞试验校正车辆-防撞垫碰撞系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5.提出将ASI等级作为优化指标,针对碰撞中速度变化量恒定的特点,通过对防撞垫结构的调整与改进,提出多种优化方案,反复测算比较后提出最佳优化方案。最后结果表明,最佳优化方案成功将防撞垫的ASI等级由B级提升为A级,大大提升了该型号防撞垫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