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与透明晶体作用机理及微加工可行性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飞秒激光烧蚀透明材料时所独有的特性,使得飞秒激光对透明材料的微加工研究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但多集中于研究与玻璃、石英、晶体等一些硬质材料相互作用,而对传统的容易解理材料,如冰洲石、云母晶体等的损伤阈值和微加工研究还鲜有报道。尤其是云母材料切割、钻孔加工技术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制约了此优质光学双折射材料的利用。因此,研究飞秒激光与云母晶体的相互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一研究项目也得到了省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本论文对飞秒激光微加工云母晶体进行了部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介绍了飞秒激光与透明材料的微细加工研究现状,总结探讨了飞秒激光烧蚀透明材料的物理机制,其中,重点讨论了雪崩电离及多光子电离的过程,理论分析了激光脉冲烧蚀透明材料的烧蚀阈值、烧蚀深度与脉宽和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2)实验测量了飞秒激光烧蚀不同厚度的云母材料的损伤阈值,研究了材料厚度与损伤阈值的关系,验证了飞秒激光与透明材料相互作用的多光子电离损伤机制,得出了损伤阈值与材料的厚度无关,而只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的结论,并为飞秒激光微加工透明晶体的研究打下了基础。(3)利用飞秒激光对云母晶体进行微加工可行性实验研究,并尝试了制备微型实验器件的研究工作;针对云母材料孔加工技术,详细比较了飞秒激光孔加工与机械孔加工这两种工艺之间的优劣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首次提出通过云母晶体的飞秒激光能量透射比的迅速变化来判断材料损伤阈值点的观点,并利用这一方法测量了厚度在45μm~138μm内的云母晶体的损伤阈值。实验发现,在特定脉宽的飞秒脉冲激光作用下,其损伤阈值与材料的厚度无关,而只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2)研究了飞秒激光对云母材料孔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传统的机械孔加工云母材料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成功用飞秒激光加工出了直径小到了几百微米的微小型云母波片,为将来云母材料微型化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OFET)的研究逐渐深入,有机光敏场效应晶体管(photoresponsive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PhotOFET)也吸引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日益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证券市场同时具有高风险性和高盈亏性,在巨额利润的引诱下,证券市场也逐渐成为罪恶的温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EMT)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向分布在被测物场边界的电磁传感器阵列激励线圈中施加交变电流产生激励主磁场,在被测的导电导磁物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居世界第三位,埋深不到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1.46×1012m3,与常规天然气储量相当,因此,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也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
作为一种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广泛的适用性等优点。它已经被用到了电磁场工程计算的各个方面,而且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其应
独立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切社会关系及其自身经历中,敢于藐视外在权威、表现自我,蔑视名誉、地位、金钱,并能够超越生死、寿夭、穷达等人生苦难的人格特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传
光纤激光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光束质量好、散热面积大、转换效率高、阈值低等显著优势,成为激光器的主流发展方向。但由于在掺杂光纤中存在热效应、非线性效应以及光学损伤
信道化技术作为软件无线电系统和宽带数字接收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的作用在于提取接收带宽全频带内的单个或多个子带信号(相对独立)以便于后端的基带处理,其完成的具体职能包括
无论是在军用上还是在民用上,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都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在红外成像系统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事实上,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已
伴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蓬勃发展和深亚微米CMOS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集成度,低成本的CMOS无线收发机不断朝着低功耗、小型化、多功能、多标准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