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高血压致失代偿性心脏肥大的心肌细胞重建中存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增加及在细胞核与膜结构上的聚积,并且在左心室代偿心肌肥大向失代偿心肌重建发展的关键时期存在FAK丝氨酸722和910的磷酸化及核聚积。在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代偿和失代偿重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是否始终存在与FAK动态变化一致的FAK丝氨酸722和910的磷酸化及其核转位和聚积仍需要研究。本研究通过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大不同时期大鼠动物模型的心肌细胞中检测FAK分子中丝氨酸722和丝氨酸910两个位点的磷酸化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探讨FAK磷酸化在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大和心衰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1、研究对象:以2、6、12、18月龄的特发性高血压心衰(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Heart Failure,SHHF)雄性大白鼠为研究对象,按月龄分组,每月龄组6只。以相同月龄Wister-Kyoto(WKY)雄性大白鼠作为对照组,按月龄分组,每月龄组6只。2、制备组织匀浆、蛋白电泳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将左心室组织分别制成含有总蛋白、浆蛋白和核蛋白的组织匀浆,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B分别检测丝氨酸722磷酸化的FAK(FAKpSer722)和丝氨酸910磷酸化的FAK(FAKpSer910)在不同月龄SHHF和WKY大白鼠左心室各种组织匀浆中的表达。3、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SHHF和WKY大白鼠左心室组织冰冻切片分别进行FAKpSer722和FAKpSer910免疫荧光标记,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KpSer722和FAKpSer910在心肌细胞中的分布及其变化。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各月龄SHHF组的WB检测结果与相同月龄WKY组的检测结果分别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同月龄SHHF组间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结果:WB结果显示,FAKpSer722在SHHF大鼠左心室组织总蛋白中随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各月龄SHHF组与相同月龄WKY组相比,在2月龄时无显著性差别,在6、12和18月龄SHHF大鼠均有明显的增加;在左心室组织核蛋白中,SHHF大鼠也是随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各月龄SHHF组与相同月龄WKY组比较,在2月龄时无显著性差别,在6、12和18月龄时SHHF组比WKY组均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在左心室组织胞浆蛋白中,SHHF组随月龄的增长反而减少,各月龄SHHF组与相同月龄WKY组比较,在2月龄时无显著性差别,在6、12和18月龄时SHHF组比WKY组均有明显的减少。FAKpSer910与FAKpSer722的表达结果相似,即在SHHF大鼠左心室组织总蛋白中随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各月龄SHHF组与相同月龄WKY组相比,在2月龄时无显著性差别,在6、12和18月龄SHHF大鼠均有明显的增加:在左心室组织核蛋白中,SHHF大鼠也是随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各月龄SHHF组与相同月龄WKY组比较,在2月龄时无显著性差别,在6、12和18月龄时SHHF组比WKY组均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在左心室组织胞浆蛋白中,SHHF组随月龄的增长反而减少,各月龄SHHF组与相同月龄WKY组比较,在2月龄时无显著性差别,在6、12和18月龄时SHHF组比WKY组均有明显的减少。免疫荧光标记结果显示,FAKpSer722和FAKpSer910表达均表现为:在2月龄时,SHHF组与WKY组的基本相似,即心肌细胞胞浆出现较弱的弥漫分布的绿色荧光,细胞核内无荧光颗粒或表现为极弱的小颗粒点状荧光,在WKY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中这一荧光分布在6、12与18月龄均无明显的变化,但在SHHF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中,从6月龄起却有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胞浆内的绿色荧光稍有减弱,而在细胞核内则出现明亮的荧光。
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肌失代偿肥大的发生发展全过程中,存在着FAK丝氨酸722和丝氨酸910两位点的磷酸化增加和核内聚积,这一变化与高血压致失代偿心肌肥大时心肌细胞中FAK的动态变化是一致的,提示FAK丝氨酸722和910两位点的磷酸化及其核转位是在高血压致左心室失代偿肥大时心肌细胞FA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