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孔菌属的系统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菌属(Polyporus)是一个古老的、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属。它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是多孔菌科的模式属。该属的主要特征有:子实体有柄或似有柄;菌丝系统二体系,营养菌丝有树状分叉;光滑的圆柱状至椭圆形的担孢子;引起白腐。由于该属包括的种类比较多,有些种类的孢子和孔口大小有一定的重叠,而且之前对于中国多孔菌属主要是基于形态学方面的研究。所以,借助分子系统学对中国多孔菌属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主要是对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中国多孔菌属的馆藏标本和新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研究。其中馆藏标本主要来源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真菌标本馆(IFP)和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BJFC)。同时,我们也向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博物馆(H)和日本林业和林产品研究院森林微生物学院菌物标本馆(TFM)借阅了一些标本。   本论文主要是基于ITS和nLSU序列,利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法(BI)两种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中国多孔菌属及相关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孔菌属是一个多系属。广义的多孔菌大致可以分为Melanopus分枝、Polyporellus分枝、Neofavolus和Favolus四个分枝和一些散布的种类。其中本论文对Melanopus分枝中的种类进行了详细讨论。   借助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本论文共发现了三个中国多孔菌新种。研究结果显示,原来认为是Polyporus melanopus和P.tubaeformis的中国新记录种的标本,分别与来自欧洲的P.melanopus和P.tubaeformis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们分别单独聚成一个独立分枝,并且有别于多孔菌属内的其它种。同时,它们在形态学上也与相关种存在区别。所以我们将其分别命名为P.submelanopus和P.conifericola。在研究野外新采集到的多孔菌标本时,发现了另一个中国多孔菌新种,并定名为P.hapalopus。另外,Polyporus xinjiangensis被认为是P.badius的同物异名。P.fraxineus(Bondartsev&Ljub.) Y.C.Dai因不符合命名法规,而被重新命名为P.fraxinicola L.W.Zhou&Y.C.Dai。
其他文献
论文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太岳山油松人工林进行以下研究:一、生长季不同时期影响油松光合作用的关键生态因子;二、油松人工林冠层针叶光合特性的空间异质性;三、人工
罗汉果是桂林市著名特产,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广西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罗汉果的种植、产品加工已经形成规模相当的产业链。本课题源于广西信息与通讯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基于图像处理的罗汉果种属特征识别及其数据库建立研究》,主要针对目前罗汉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属资源流失严重、品质退化的问题,研究利用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对罗汉果种属的识别。在嵌入式系统上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结核病的病原菌,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利福平是重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其作用靶标是负责
獐牙菜亚族(subtribe Swertiinae)属于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族(tribeGentianeae),约539-565种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高山、温带及高寒地带,东亚和北美为该亚族的多样性
目前计算机视觉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视频人脸跟踪与识别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如在安防监控系统、视频会议、门禁系统、远程教学、身份识别
重复频率、高功率、大能量的激光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科研和工业等领域。单束激光器能量的增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限制,因此现在的大能量激光系统往往工作在单次状态,难以达到
在我国,每年产生数以亿吨计的农业副产物,造成额外的环境负担;同时,每年有大量工业废水进入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风险。其中,印染废水作为一种产量大、色度高、难降解、处理成本高
光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基于光电离原理的用于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的可便于携带,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速、测量准确、检测范围广、安全性高等众多优点的气
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移植的经济鱼类。目前,大银鱼在某些移植水体中成功建群而形成稳定产量,在某些移植水体中成功建群但产量不稳定或不高,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