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战略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来源 :沈阳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51667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争已经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如果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中占取有利地位。自1980年波特提出基本竞争战略之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不断研究。由于所选的行业、企业,采取方法和使用指标不同,对于企业实施哪一种竞争战略能够得到最优的经营绩效,始终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各个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各国开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力求抢占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2017年1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六大领域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最佳的竞争战略,对于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接着梳理了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三个研究假设、建立相关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查找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共得到 2014-2016 年河南省上市公司有效样本 190家,经过严格筛选之后,共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样本155家。模型中用到的绩效指标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ROE)和主营业务利润率(MOM)以及托宾 Q值(Tobin’s Q);竞争战略中衡量低成本战略指标的是相对主营业务成本率(CLS)、衡量差异化战略指标的是相对研发支出比例(DS),本文主要研究波特的两种基本竞争战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得出三种结果:(1)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对公司的3个经营绩效指标都能带来显著增长。(2)实施差异化战略能带来MOM和Tobin’s Q的显著提升,但不能显著提升ROE。(3)实施低成本战略带来的经营绩效影响要高于差异化战略,即选择低成本战略较优。最后,结合实际,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其他文献
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让全球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投资者不能忽视。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已经从营造全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开始重新评估
学位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人为影响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盈余的行为。由于盈余管理是通过弹性地运用会计准则来操纵会计数据,其本身并未公然违反会计准则,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广泛关注。而以往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方法等方面,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用的有价值的研究
本文指出了G银行在绩效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缺陷,分析了绩效规划,绩效沟通,绩效目标制定相关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业绩评价应成为银行业绩评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银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