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比较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选取了渭河盆地二级阶地的SLC剖面(含西周文化遗物),汾河盆地的河流阶地和山前洪积扇上的TSC、DPG、DXF-S剖面(含陶寺文化遗物).上述剖面地层稳定,发育连续完整,保存良好,具有典型性.对剖面自上而下每隔2cm进行高密度采样.分别采集到125、155、140、205个全新世地层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粒度、及CaCO<,3>含量的室内分析.采用土壤-古土壤序列与替代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初步恢复了全新世汾渭盆地地区的全新世气候演变过程,同时借用现代土壤侵蚀理论对区域内部的成壤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汾渭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得到以下结论:(一)全新世地层CaCO<,3>淋溶淀积过程不同.由于不同地貌类型的影响,使得剖面上的沉积物受到侵蚀、搬运、并在低洼处形成新的沉积.这使特征相似的剖面,产生了不同的淋溶淀积.该地区在全新世全球变化的气候条件下,受地带性因素控制,一般来说愈往南部,剖面中CaCO<,3>淋溶淀积的强度和深度愈大,出现CaCO<,3>淀积层;受非地带性因素地貌和人文活动的影响,地形低洼和人文活动强烈的地方,剖面中CaCO<,3>淋溶淀积的强度和深度愈大,出现CaCO<,3>淀积层.反之,强烈的地方,剖面中CaCO<,3>淋溶淀积的强度和深度愈大,出现CaCO<,3>淀积层.反之,愈向北部CaCO<,3>淋溶淀积的强度和深度愈小;地形起伏大和人文活动微弱的地方,CaCO<,3>淋溶淀积的强度和深度愈小.(二)地貌的差异,是产生面流侵蚀-沉积的根本原因,面流侵蚀是产生可溶性盐类淋溶淀积不同,成壤环境不同,剖面地层发育厚度巨大差异的驱动力.研究认为在整个全新世时期,土壤侵蚀过程存在四个强烈的时期,现代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是历史时期土壤侵蚀的延续和继承.(三)全新世成壤环境变化过程在汾渭盆地内部表现的有所不同.全新世早期成壤加强,中期增加到最大,晚期开始退化.在全新世大暖期,渭河流域和汾河流域的成壤环境在拉大,而在黄土堆积时期,这种差距在缩小.该文首次引用土壤侵蚀理论来解释全新世土壤成壤环境的演变,揭示了土壤侵蚀对壤环境的影响,充分证明,成壤环境变化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而且还受到了其他成壤因素的影响.由于首次使用侵蚀理论来解释全新世成壤环境的演变.因此存在着对侵蚀理论认识水平较低和定量化说明不够等不足之处,有待于以后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的设置,作为国家行政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根据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新城市的设置必须
由于华北地区尤其是海河流域严重缺水,导致了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社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即将实施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为了在
SARS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的简称,是由全新类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能致命的肺炎,在中国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于2002年冬天在我国广东初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日益成熟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已成为估算土壤重要成分的最有效的手段。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土壤质量的每况愈下,使得高光谱遥感技术反演土壤成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3年两期三江源区的土壤全氮、全碳和碳氮比数据结合美国ASD FieldSpec4型地物光谱仪测得的土壤样品室内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MSLR(多元逐步线性回归)、PLSR(偏最小二乘回归)和BPNN
该文从城市居民防空疏散实际出发,结合石家庄冀龙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所提供的《人口疏散软件需求》及河北省教育厅科研立项的课题设计书开展工作.城市居民防空疏散调度模拟指
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全新世是地球历史最新的一页,现代气候是全新世气候的延续和发展。最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国内的地学界都十分重视全新世的研
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常会导致临海经济布局不合理、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巨大破坏等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实现海域利用结构的合理化,提高海域的经济效益,实现海域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重
街道—社区居委会管理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管理模式。本文在对天津市河西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街道—社区居委会管理的类型及存在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东部的地带性植被,但当前常绿阔叶林景观破碎化进程却日益加剧,常绿阔叶林的保护、恢复工作被提上了日程。而要开展保护常绿阔叶林工作,首先要了解常绿阔叶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