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的延续,应坚持文化先行,与沿线国家在文化艺术方面进行深入的友好往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最终建立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草原文化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具特点的地域文化,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原著民族中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很深的历史渊源,因此,草原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厚重感,而且可以缩小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距离,产生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移情”效果。同时,草原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有着非常广泛的人文基础,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可以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更加和谐多样的文化软环境,对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文化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之一的博物馆,其拥有的文物资源所代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交流,对本地区社会发展和民族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博物馆的馆藏资源研究,可以加深人类对共有文化遗产的共同认知。通过让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活”起来,可以促进人类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共享与传播。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贸易、文化、历史和人文特色的具体表达,通过不同文明对话,产生信任的情感纽带,可以说博物馆连接着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目前,关于“一带一路”、博物馆两个领域的研究比较多,两个领域相结合的还比较少。本文通过把“一带一路”作为主要路径,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寻佐证材料,并做出合理规划建议。内蒙古横跨三北,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推进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地区的博物馆是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载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内蒙古地区博物馆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博物馆的数量、类型、地域分布、人员构成,宣教等运营情况,展现内蒙古地区博物馆的基本面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内蒙古地区的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