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展型跨国公司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已成为"地球村"中的骄子和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是经济全球化的决定性的因素,而企业跨国生产的大量发生则是导致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加快和在世界范围内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从国际贸易时代进入国际生产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中从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跨国生产和经营,这既是该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方式.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蓬勃发展.从类别上讲,他们属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即其产生之时世界上已存在大量的跨国公司,且其发展中所采用的技术大多为模仿创新的产物,而非率先创新的结果."后发展型"跨国公司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经济增长,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后发展型"跨国公司的研究将对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及其经济发展有所启示和裨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经济要实现国际化,必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它们应属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没有一批这样的大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充当主角,中国就没有相应的大国地位,无法体现影响世界的实力,也难以推动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该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模型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对后发展型跨国公司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积极探讨中国后发展型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模式选择.该文共分5章,第一章阐述后发展型跨国公司的概念、分类及其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对先发展型跨国公司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的差异进行比较;第二章则对后发展型跨国公司的后发优势的概念、特征及其表现加以阐述;第三章对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发展的理论依据加以分析:第四章对后发展型跨国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前四章的阐述,第五章提出中国跨国公司的后发优势及未来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在该文的写作中,首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对西方发达国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的实证分析,提出了
企业年金与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自愿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是否举办,企业年金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但为什么在我国企业年金有国家政策支持,而企业却并不积极发展?企业年金与企业制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企业制度对企业年金模式的选择和制度的设计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本文第一章陈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及背景,概述了企业年金制度的研究文献,并阐述了本文的基本思路
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证券市场有效与否的基本命题.60年代兴起的有效市场假说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框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随着人们不断发现市场异象,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性
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目前,改革现有以垄断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已经成为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民营银行,提高银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