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调节素调控正常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并促进口腔鳞癌侵袭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人类第二大“疾病杀手”,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是45-64岁人群的主要死因。其中口腔鳞癌是世界第八大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口腔鳞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50%-60%左右。为了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急需进一步揭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依赖于肿瘤和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细胞成分。CAF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NF)如何异常活化为CAF机制未明。为了揭示NF恶性表型转化的关键分子,本课题从口腔鳞癌患者的正常粘膜组织及肿瘤组织中提取配对的NF及CAF,通过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EREG)是NF和CAF中差异最显著的基因,并在另外5对配对的NF-CAF中通过qPCR、WB等方法进行验证,明确了 EREG在CAF中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NF。进一步,为探讨EREG在CAF中的高表达是否影响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本课题对104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EREG在口腔鳞癌CAF中的高表达与较差的总体生存(p=0.0398)、较高的抓一律(p=0.0359)及较差的无病生存(p=0.0314)相关,是较差的总体生存(p=0.049,Exp(B)=2.758,95%CI:1.007-7.566)及较差的无疾病生存(p=0.04,Exp(B)=2.842,95%CI:1.048-7.71)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EREG在口腔鳞癌CAF中的高表达还与口腔鳞癌较晚的TNM分期(χ2=8.248,p=0.0041)、较大的浸润深度(χ2=22.29,p<0.0001)及较差的WPOI(χ2=20.97,p<0.0001)密切相关,提示高表达EREG的CAF可能通过促进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从而导致了 口腔鳞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初步推测EREG在成纤维细胞的的高表达促进了 NF的恶性表型转化,进而影响了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为了证明此猜想,我们成功构建了 EREG过表达质粒及EREG干扰siRNA。结果发现,在NF中过表达EREG后,其SMA、Vimentin、N-cadherin等CAF标志物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细胞活力增强(p<0.05)。在 CAF 中干扰 EREG 后,其 SMA、Vimentin、N-cadherin等CAF标志物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细胞活力减弱(p<0.05)。此外,我们揭示了在NF中过表达EREG后,其JAK2-STAT3通路明显活化,且抑制JAK2-STAT3通路后,抑制了 EREG介导的NF恶性表型转化,说明EREG介导的NF-CAF表型活化是依赖于JAK2-STAT3通路的。另外,一般认为CAF是NF不可逆恶性活化的表型,而在CAF中干扰EREG后能“逆转”CAF的恶性表型,进一步说明EREG在NF-CAF的表型转化中起关键作用。除了 CAF标志蛋白表达上调、细胞活性提高等自身活化表型外,CAF区别于NF的另一重要特征是CAF促肿瘤的功能性表型。由于远处转移是口腔鳞癌患者的最重要死因,而侵袭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前提条件,因此CAF促口腔鳞癌侵袭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已经发现高表达EREG的CAF与口腔鳞癌较强的侵袭性、较高的远处转移率相关。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我们进一步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揭示了 EREG的高表达能提升成纤维细胞促进肿瘤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此外,我们更建立易操作、可重复的三维模型,直观地模拟了口腔鳞癌的体内侵袭过程,揭示了 CAF相比于NF具有显著的促口腔鳞癌侵袭能力,表现为肿瘤细胞间粘附降低(更差的浸润方式)及浸润深度加深等。此模型同时表明,在CAF中干扰EREG后其促肿瘤侵袭能力显著下降,而在NF中过表达EREG后,其促肿瘤能力显著增加,表现为更深的浸润深度和更差的浸润方式。为进一步揭示CAF中EREG促口腔鳞癌的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共表达分析发现,EREG在成纤维细胞中与35个蛋白编码mRNA和2个长链非编码RNA存在共表达关系,其中KLK7、TACl、S100B、TMPRSS2、FUT3、SPRR2A等六个基因在前人研究中发现与肿瘤侵袭相关。而我们通过qPCR和WB检测发现,在NF中过表达EREG及用其上清处理口腔鳞癌细胞系后,KLK7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均显著上调(p<0.05),说明KLK7可能参与了 EREG介导的CAF促口腔鳞癌侵袭的过程。最后,为了在体内实验中验证以上结论,我们将NF及过表达EREG的NF,CAF及干扰EREG的CAF,分别与口腔鳞癌HSC3细胞系混合注入裸鼠皮下,建立小鼠的口腔鳞癌移植瘤模型。此模型证明,相比于NF,CAF具有显著的促肿瘤生长能力,这种促肿瘤生长能力在EREG被干扰后明显下降,且瘤体内成纤维细胞的CAF标志物SMA表达下降、瘤体侵袭能力标志物MMP2表达下降。相反,在NF中过表达EREG后NF则获得了类CAF的体内促肿瘤生长表型,且成纤维细胞SMA及瘤体MMP2表达上升。以上体内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EREG是CAF维持恶性表型及促肿瘤侵袭的关键。另一方面,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NF中过表达EREG后,其(p-)JAK2、(p-)STAT3、KLK7的表达均升高,印证了以上JAK2-STAT3参与了 EREG介导的NF-CAF转化,及KLK7参与了 EREG介导的CAF促肿瘤侵袭的结论。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高表达EREG的CAF促进口腔鳞癌侵袭和转移,并导致了 口腔鳞癌的不良预后,揭示了 EREG通过JAK2-STAT3通路促进了口腔鳞癌NF恶性表型转化,并通过上调KLK7促进了 CAF促肿瘤侵袭的作用及机制。干扰CAF中EREG的高表达能逆转CAF的恶性表型,抑制其促肿瘤作用,因此高表达的EREG的CAF可能可以作为口腔鳞癌治疗的新靶点,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学者铃木亨(Tohru Suzuki,1919-)的劳存思想。铃木亨的“劳存”即“劳动性实存”,是他的自创概念,指将马克思的“劳动”与存在主义统一并超越。铃木亨认为,在马克思的后期思想、尤其在《资本论》中蕴含着存在主义倾向,但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真正地内在统一起来并超越的话,其首要前提就是两者具有内在的“亲缘性”。同时,他还认为,在马克思本人思想中其实还是存在一个
转喻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这种修辞研究传统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延续到20世纪的中西修辞学。1980年后,转喻进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在认知语言学家们看来不总是修辞性用法,而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90年代后,语用学也开始关注转喻的使用与理解,主要关注新颖性指称转喻的界定与理解问题。然而,无论是认知语言学还是语用学,对转喻的理解过程的细节挖掘还不够。近年来,开始有一些研究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
近几十年来,在硅(Si)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尺寸等比例缩小的推动下,集成电路性能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深亚微米技术节点后,传统的等比例缩小使得器件特性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栅极漏电增大、短沟道效应等。自此,应变硅技术、高介电常数栅氧化层/金属栅极(high-k/metalgate)技术、绝缘层上硅(SOI)技术、鳍型栅(FinFET)技术、高迁移率新沟道材料、新机理晶体管
初中物理是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雏形,建立基本物理思维观念的重要课程,其在时代与教育协同发展驱动下,逐渐脱离基础知识传导层次,而是借由多元化、现代化物理课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发展渠道,以此促使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的高效教学工具,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初中物理已经具备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牢记相关的概念,还要加强对原理
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数以亿计的居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涌入到陌生城市中,却由于各种制度限制难以获得本地城镇户籍,在城镇社会空间内形成与本地城镇居民相比的特殊群体——外来人口群体,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成为日益广泛关注的学术议题。其中,本地城镇居民对外来人口持何种态度,是情感歧视还是心理接纳,对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主要从社会结构位置、社会制度、社会资本等单一静态因素上寻找
工作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通路在人膀胱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重点是膀胱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侵袭和干性能力的改变。在作用机制方面,主要探索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TGFβ1信号通路中起到的调节作用,为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方法:用5nM重组人TGFβ1和/或20nM 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处理三株膀胱癌细胞,563
研究背景镁基金属具有可降解性,接近人体骨组织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骨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然而镁在生理溶液中不耐腐蚀,其过快的降解速率会导致力学性能的快速衰减,同时伴随降解微环境中pH值升高,镁离子和氢气大量释放。上述因素不利于骨组织的修复,加大手术失败的风险,限制了镁基金属在临床的应用。此外,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表明镁可以有效促进周围新生骨再生,但是作为降解产物之一的镁
山姆·谢泼德(1943-)于20世纪60年代在外外百老汇崭露头角,创作的戏剧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为美国戏剧注入了新鲜活力。作为流行文化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谢泼德在创作中融入大量视觉要素。不少批评者注意到了其戏剧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以及剧中丰富的视觉意象,少数涉及对图像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图像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探讨,忽视了图像的复杂性以及图像对于推进剧情发展和呈现人物生存状态的意义。然而,对图像的运
研究背景:免疫炎症反应贯穿了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卒中进展、卒中后脑损伤及脑功能修复的重要调控因素。CD8+T细胞可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杀伤靶细胞,在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缺血性卒中后,CD8+T细胞可越过破坏的血脑屏障浸润至脑实质内并加重脑损伤,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FasL表达于CD8+T细胞表面,在外周,CD8+T细胞可通过FasL使靶细胞发生凋亡,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一类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其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幸存的患者中约有50%遗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随着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SAH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遗留的神经功能损害未能得到改善。SAH后颅内压升高,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给脑组织带来第一波损伤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