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分析法学发展和成熟,学者们及法律实务工作者开始注意将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刑法的领域中去。本文将以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研究基础,以盗窃罪为主线,将经济分析法学理论落实到盗窃犯罪的具体案件中去,为盗窃犯罪的本质、内涵和预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野。本文共分四章,正文之前有绪论,正文之后有结论。 第一章为盗窃罪经济分析之理论基础。伴随着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揭示了刑法规范的经济性,也为盗窃罪的经济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对盗窃罪的分析过程中,运用经济法学中的交易成本、最大化、均衡、效率基本概念,并将这些概念放置于法律市场、法律供给和需求、法律成本中去,为盗窃罪经济分析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也为盗窃罪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第二章为盗窃行为的经济分析。通过对盗窃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分析,将其定义为“理性人”,并且通过对盗窃犯罪者、犯罪行为模型、犯罪成本和收益的界定、有效和无效犯罪理论,提出什么是理性犯罪。通过对盗窃犯罪的经济目标分析得出其机会成本,从而得出实施盗窃犯罪的行为人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如何有效的遏制这种经济目标,以实现最小化的社会成本将对盗窃罪的预防和惩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章为盗窃罪刑罚的经济分析。通过对盗窃犯罪刑罚的强度和形式作出权衡分析,得出最优威慑理论。并对盗窃犯罪的机会成本分析,引导出对盗窃犯罪的宏观经济分析。以盗窃罪最优威慑理论为基础,对具体的盗窃案件进行经济分析,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第四章为盗窃罪经济分析之局限。盗窃罪的经济分析强调的是刑法的功利性和威慑性,是一种单一的法律价值体系。由于盗窃犯罪主观方面及社会公平、正义、秩序方面无法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模型,导致对其的经济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盗窃罪的经济分析要更加完善和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还需要学者们对其理论不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