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血管麻痹综合征已经成为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原因之一。国内文献报道,血管麻痹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血管对缩血管物质和舒血管物质的反应降低或不反应,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提升、组织灌注难以改善,细胞缺氧和损伤加重。研究表明体外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炎症因子、术中低体温、离子通道的抑制以及多种激酶的激活等诱导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aorticsmoothmusclecell,ASMCs)收缩导致血管过度舒张,呈现血管低反应性。而心脏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为提高患者血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则需使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会引发组织耗氧增加、肾脏和肠系膜血流减少,肺阻力增加等一系列术后危险的出现。本文在于探讨心脏术后出现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患者中应用碳酸氢钠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心脏术后运用NaHCO3和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液PH值、尿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浓度的变化差异,研究NaHCO3在对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进行分析,为临床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按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于2011.6-2013.1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手术且术中使用体外循环技术支持、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内出现血管麻痹综合症的患者共149例,统计患者的年龄、体重、LVEF、手术时间、体外时间、ICU时间等,分为两组(NaHCO3、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组和血管活性药物组),治疗后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液PH值、尿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管麻痹综合症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接受NaHCO3治疗的所有患者中,2例出现严重肾功能障碍并接受透析治疗(3.5%);而未接受NaHCO3治疗的患者中,共7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7.5%),其中5例接受了透析治疗(5.3%)。结论:体外循环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易出现血管麻痹综合症。大剂量的运用血管活性药物易出现血管麻痹综合症,本课题发现运用NaHCO3对降低血管麻痹综合症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伤有部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