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超越·永恒——勃拉姆斯《德语安魂曲》的传统回响与精神探寻

来源 :西安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勃拉姆斯《德语安魂曲》。安魂曲是西方音乐历史上一个从未间断过的乐种。历代作品一般都采用传统的拉丁语经文创作。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德语安魂曲》则打破了传统创作规范,唱词采用了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圣经》,因而在西方安魂曲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部作品也是勃拉姆斯合唱音乐中的顶峰之作。创作中深深扎根于德国的新教音乐文化传统,受到许茨、巴赫以及新教精神的影响,同时在音乐中融入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深刻人生哲理。其中虽然也有哀悼、悲伤的情绪,但却没有了传统安魂曲中关于末日审判的恐惧,而是代之以一种不同的关于生与死的信念——死亡是自劳苦和忧虑中的人获得的和平与幸福的解脱,它是另一个与上帝同在的永存生命的开始。这一信念为所有的哀恸者,所有的生存者带来深远的慰藉,从精神上更富于人性。《德语安魂曲》的研究对认识和理解基督教与西方音乐之间内在密切的联系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探寻到西方作曲家对死亡以及生命感受的哲理性思考。
其他文献
晋、唐是中国人物画审美结构模式形成乃至发展、成熟的时期。即,人物画在该期取得了与中国文化相一致的审美结构模式。一方面,反映出文化的影响波及到了人物画领域;另一方面,
  本文由母体文化的角度,从精神的象征、心象的表达、人生的艺术三章来分析传统山水画中色彩艺术的特点、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过程,从中认识到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体现的山水画,其色
期刊
随着中国电视台“四极办”格局的日趋完善,处于中国电视传播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级地市电视台和县级电视台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国家级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的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