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人物画形与意关系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唐是中国人物画审美结构模式形成乃至发展、成熟的时期。即,人物画在该期取得了与中国文化相一致的审美结构模式。一方面,反映出文化的影响波及到了人物画领域;另一方面,则说明人物画取得了与文化相一致的地位。而人物画中所涉及的形与意的关系,就突出地反映了这种文化与绘画的结合。本文即以绘画与文化的关系为基点,考察两代人物画形意关系之“同”及其随时代审美变迁所造成的形意关系之“异”。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结合晋唐社会、文化背景,分别论述了两代人物画形意关系的特征,第三部分试从造型语言的角度,阐述两代人物画形意关系的异、同及其表现。 一·魏晋时期,伴随着主体文与审美的自觉,人物画技法层面问题的相对解决,具有较高修养的士人参与人物画创作,借着一股强劲的玄谈之风与人物品藻之气,人物画得以从“教化”与“存形”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转向重“传神”的审美层面。绘画从而也被提到了“非止艺(技)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王微《叙画》)的高度,甚而成为一种文化表率。这不能不说是古代文明的一大进步。 晋代画家认为人物画最难,但其难点不在于“状形”,而在于人物画需要“迁想妙得”,即主体要能动地传对象之“神”,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对象客观形的描述上。当然,形而上的人物之“神”,在绘画中必须要通过形而下的作品才能得以实现,但这个经过“迁想”之后的作品之形,乃是审美意象的实现,已然不同于物象之形了。由此可知,晋代人物画难在“传神”,亦重在“传神”,“传神写照”是晋人物画家时代审美意趣之所在。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即是对这一时代审美实践的理论总结,是该期人物画“形”与“意”关系的集中表现,即:重“意”,“形”以尽“意”,“意”在传“神”。换言之,晋代人物画之“意”在客体之“神”的传达,对主体精神的表现则少有涉及,且随着“魏晋风骨”被南朝极端贵族化的“金粉美学”取而代之,人物画逐渐流于一种“点耍研精,意在切似,”的境地。南北朝的姚最提出“性尚分流”、“学穷性表,心师造化”及“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诸命题,即是对这一现状的反抗。同时,这一论调也使得人物画开始由客体之“神”而转向对主体精神的关注。至唐代,这种对主体与本体的关注多了起来。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唐延续晋代人物画“以形写神”论,并将其推到重主体精神的层面,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这是时代审美变迁与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患者滴眼药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92例青光眼患者,患者入选的时间期限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患者分组应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分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缺铁性贫血患儿100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提高亩产成为目前农民种地的主要目标,如何提高甘薯产量呢?种薯育苗是关键,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培育壮苗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育苗薯炕的种类及特点育苗薯炕种类有改
根据项目的科学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特征,结合雅泸高速公路项目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对项目建设管理活动和行为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心得体会是统筹决策要大气,协
期刊
期刊
稻田墒情监测是区域土壤墒情监测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监测方案。围绕土壤含水量监测和田面水层监测2个关键环节,提出了一套稻田墒情实时监测方案。
脐带绕颈是胎儿脐带缠绕异常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同时也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初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更为突出,如何降低脐绕颈对初产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