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事审判语篇中的及物性系统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研究中国民事审判话语,旨在通过及物性动词过程的类型揭示民事审判中的参与者如何运用语言体现概念功能,具体而言:(1)、民事审判中不同的说话人进行了什么类型的活动,参与者是谁;(2)、民事审判语篇中各类动词过程在整场审判及各个阶段的分布如何,哪类动词过程占主导地位;(3)、中国的法庭互动之中,概念模式是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得以阐释;(4)、及物性系统如何体现法律语篇中的权力。笔者以两场民事审判录音转写语料为研究材料,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面,笔者不仅统计了整场审判中动词过程总体分布,而且统计了法庭审判不同阶段动词过程分布。数据显示两个案件中的不同动词过程的百分比分布如出一辙。关系过程的数目和比例均为最大,其次是物质过程;这两个过程在整场审判中居绝对的支配地位。法官的言语过程最多、心理过程最少。两场案件中双方代理人动词过程使用情况大体相同,只是案件一中原告代理人关系过程略多于被告代理人,心理过程远不及被告代理人。准备阶段和当庭调解阶段主要是法官的活动,且法官的物质过程最多。法庭调查和法庭调解阶段法官的活动减少了,双方代理人的活动增加,他们的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占主导地位。定性分析表明动词过程于审判结果休戚相关,关系过程与物质过程使得说话者更接近事实,举证时过分使用心理过程与判决结果不利,无论法律从业人员还是业外人士都要引以为戒。法庭审判中及物性系统中的动词过程和打断、话轮转化一样,是参与者权利不对称性的一大指标,这也是对权利不对称性的一个新的贡献。法官通过言语过程和物质过程实现对其他法庭参与者的控制,即以言行事。民事审判各个阶段的具体事宜与动词过程分布关系紧密,它决定了不同阶段哪类动词过程最多,哪类最少。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是准备阶段和调解阶段的主过程,法官是这两大阶段的主角;而在法庭调查阶段和辩论阶段,法官的话语减少,成为主角的是庭审对立双方。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成为这两大阶段的主过程。最后笔者对整篇论文作了小结,还指出了本文的局限性。本文桥接了功能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两大热点,以期能给法律从业人员和业外人士启示。本文只是先期的尝试,不足之处很多,这个题目有待做得更深更大。
其他文献
一切文化当中的交际互动行为无不建立在价值观、道德和伦理的基石之上。翻译活动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其语际、人际以及跨文化的间性特质内在地赋予其伦理的维度并呼唤伦
公式化语言(即短语等)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公式化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语料库从普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分析,而从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角度进行研究
本文以语法化理论为指导,参以语言类型学背景下的介词理论,对桂南平话、白话的前置介词、后置介词和“V+X+L”中的趋向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桂南平话与白话
随着翻译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涉及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文化,尤其是涉及译入语社会文化语
游泳池在我国的大规模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已成为一项集娱乐、休闲与健身为一体的群众性运动场所,至今的需求与建设可谓方兴未艾。但由于在我国发展的相对较晚,实际
本文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下连续墙与土相互作用的特点,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建立以极限平衡理论、弹性抗力理论以及考虑土体弹塑性的有限元理论为基础的
拆字是汉字修辞的重要方式,但历来的修辞学者却没有把它完全讲清楚,这为我们的拆字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试图在前人关于拆字、离合、析字等汉字修辞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把拆字这个
在世界各国的交流中,翻译不可或缺。虽然翻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翻译过程执行人的译者长久以来却一直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翻译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原作者、原语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现代语言学家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口语上,书面语言被关注得较少,文学语言更是鲜少被人提及。甚至有人认为语言学和文学是无法融合的。然而使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近些年来迅速发展,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Fauconnier率先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人们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提供了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