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原鮡外部形态学观察和骨骼解剖学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斑原鮡(Glyptosternon maculatum),是鰋觥鱼类(Glyptosternoid catfishes)的一种,为冷水性高原鱼类,分布于我国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至波密江段)。关于黑斑原鮡的研究,多集中于分类、生物地理学及鰋鮡鱼类系统演化、进化等方面,关于黑斑原鮡骨骼系统的研究报道甚少。本论文对采自雅鲁藏布江林芝和日喀则江段的黑斑原鮡的外部形态和骨骼系统进行了研究,判断分布在两地区的黑斑原鮡是否因为生殖隔离而产生差异。以期丰富其形态生物学资料,为黑斑原鮡系统演化、分布的地理格局提供科学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分布在林芝江段和日喀则江段的黑斑原鮡不存在差异,同时主成分分析表明林芝地区分布散点包容日喀则地区的分布散点。2、黑斑原鮡头骨具囱门,不具围眶骨系。作者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但凡围框骨系发达的鱼类,一般囱门退化亦或消失,相反,囱门发达的鱼类,围框骨系退化或者消失。3、在脑颅结构中,未发现后颞窝结构。4、发现了颌须骨和基垫骨两块特化骨骼,以往的研究尚无对此两种骨骼的报道。5、前颌骨可以分离为3块,与下颌的齿骨、关节骨共同组成了黑斑原鮡的口裂。6、具有发达的鳃盖骨系,除具有主鳃盖骨、下鳃盖骨、间鳃盖骨、前鳃盖骨之外,还具有基鳃盖骨,构成强大的鳃盖骨系。7、齿带为原鮡型、齿形为尖型,颌的悬系方式是后舌接型。8、尾鳍由1枚尾杆骨和3枚尾下骨组成,为标准的正型尾。9、黑斑原鮡脊椎骨划分:前躯椎(1-13)、躯干椎(14-18),尾椎(19-37)。
其他文献
该文从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公海渔业制度这两方面,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定以后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世界海洋渔业带来的影响.简要分析了渔业管理中的搞入控
本文以新吉富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从鱼类营养学和能量学角度探讨饲料脂肪和L-肉碱对新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饲料利用、生化组成以及能量收支等的影响机制,研究不同脂肪和L-肉碱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引起严重医院感染,是重症监护室(ICU)中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能通过土壤、水、器具传播,引起病人的多种严重感染如
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pET-28a(+)-proPO,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均能检测到一条分子量为79.4 kDa的特异性条带,与推导的融合蛋白理论分子量(82.4 kDa)基本
我国渔业在发展中受重产量、重地区、重近期发展观念的困扰,资源利用必然建立在过度开发利用和粗放经营基础之上,虽然年年保持高速增长,但在相当程度上已对资源特别是近海渔业生
本研究利用磁珠杂交筛选和数据库检索两种方法开发了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和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三种重要无脊椎动
A τ-time key agreement system(τ-time KAS) is an unconditionally secure key agreement where an attacker cannot obtain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allenge confe
智利竹筴鱼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中上层跨界经济鱼种之一,也是远洋渔业国家争相捕捞的对象。由于智利竹筴鱼的高度洄游性,分布范围较广,渔场资源及中心渔场变动的年际差异较大,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宫颈疾病及其癌变组织中Pokmon蛋白与P14ARF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0例新疆地区维汉族妇女宫颈病变中Pokmon蛋白和P14ARF蛋
本文以刀鲚群体(Coilia ectenes)和日本鲚群体(C.nasus)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物学测定、同工酶分析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确定刀鲚群体(C.ect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