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牵引供电系统会经常发生短路事故,造成高速铁路运行发生中断,如果不能快速的定位故障点并及时排除故障,将严重影响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安全,并给铁路的运输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故障测距装置是一种安装在变电所的装置,它通过实时监测牵引供电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暂态电压电流信号,并经过分析计算给出故障点的位置。牵引供电系统由于其特殊的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一直是故障测距装置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难点。目前牵引供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牵引供电系统会经常发生短路事故,造成高速铁路运行发生中断,如果不能快速的定位故障点并及时排除故障,将严重影响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安全,并给铁路的运输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故障测距装置是一种安装在变电所的装置,它通过实时监测牵引供电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暂态电压电流信号,并经过分析计算给出故障点的位置。牵引供电系统由于其特殊的供电方式,故障测距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一直是故障测距装置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难点。目前牵引供电系统中应用的故障测距装置,其测距原理基本都是采用阻抗法、电流比法,这几种方法是基于暂态过程的基波成分进行计算的,十分容易受到线路结构、过渡电阻、故障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距精度较低。行波法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故障测距方法,行波法利用故障时输电线路产生的高频行波信号进行测距,定位准确,而且速度较快。基于行波原理的故障测距装置已经在电力系统有较大范围的应用,而在牵引供电系统尚处空白,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因此本文拟针对牵引供电系统,开发了一套基于Zynq-7000的高精度、高性能的故障测距装置。本文首先建立了牵引供电系统ATP仿真模型,并通过大量实验获取接触网—钢轨短路故障下的高频暂态行波,为故障测距算法提供数据基础。行波波头的识别精度决定了故障测距的精度,因此为了能够精确的识别高频暂态行波波头,选取了多个双正交小波基对行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对行波波头识别度较高的Bior1.5小波作为分析行波信号的小波基,并将Bior1.5小波分析作为故障测距装置的核心算法。本文的重点是采用Zynq-7000研发故障测距装置,完成了测距装置的总体硬件设计,利用Vivado开发实现了总体结构下的各个功能子模块。包括A/D采样模块、FIFO缓存模块、Bior1.5 FIR模块、小波模极性与极大值判定模块、故障距离计算模块,将子模块构成了测距装置整体硬件系统并验证了该系统的设计正确性。最后为了测试故障测距系统的性能,产生了实际的接触网—钢轨短路故障下高频暂态电流行波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测距结果表明,该装置误差范围在±100m左右,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以及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地表水和湖泊水作为饮用水水源,水中广泛存在多种多样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为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带来严峻的挑战。纳滤(Nanofiltration,NF)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能高效的截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极大的提高出水水质和安全,然而纳滤技术应用水处理过程中,膜污染带来的透水通量下降和能源高消耗限制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缓解膜污染、降低
跨座式单轨列车作为服务于大都市市域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因其所占空间小、安全系数高、节能环保性强和造价比地铁低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数量逐渐增多,国家对单轨的设计验收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在符合静态试验,还必须满足在动态试验下的安全性指标;因此,研究搭建行业领先的跨座式单轨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其中液压激振伺服系统是跨座式
本文以P355NL1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疲劳寿命测定、残余应力测定、电化学腐蚀速率测定以及超声冲击接头表面晶粒细化机理分析,研究超声冲击对P355NL1钢焊接接头超高周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超声疲劳试验将试样分为3组,分别为焊态试样、焊态试样(6%,9%,12%NaCl腐蚀液)以及冲击态试样(6%,9%,12%NaCl腐蚀液),对这几组试样进行超高周疲劳试验的测定,获得各自的疲劳结果以及S-N曲
铝/钢异种金属复合构件是汽车工业“以铝代钢”的重要轻量化结构。但由于Fe在Al中的溶解度很低,Al/Fe异种金属焊接时极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接头力学性能,限制了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广泛应用。由五种及五种以上主元形成的高熵合金,能利用高混合熵效应促使形成固溶体,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据此,本论文拟把高熵效应引入至铝/钢异种金属焊接中,通过高熵化设计的焊缝填充材料,利用激光高熵化填粉焊
拱结构因造型优美、受力特性好,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大跨度拱结构稳定问题突出,屈曲时往往伴随着显著的几何非线性现象。Euler-Bernoulli梁经典理论简单实用,在拱结构稳定问题研究中应用广泛。由于该理论忽略了剪切变形的影响,导致高估了拱结构面内非线性屈曲临界荷载,在叠合拱或长细比较小的拱结构中此影响尤为明显。目前,关于剪切变形对非圆弧拱面内非线性稳定影响的研究,以数值分析为主。为探究考虑剪切
在工程建设中,岩体稳定性与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施工环境中岩体的力学性质是工程开展建设的一个重大前提。岩体力学性质受层状构造影响较大,而含有层状构造的岩体分布又十分广泛,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若只考虑岩性而忽略层理倾角变化引起岩石力学性质的改变或给工程的平稳运行带来巨大的风险,故而有必要对层理倾角的变化引起岩石破坏模式、力学性质等方面的改变开展研究。本课题通过选取竖直层理、水平层理以及
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良和应用广泛的无网格法。该方法将问题域划分为一系列的背景单元,且将每个单元作为一个光滑子域,引入梯度光滑技术将传统的区域积分转化为边界积分。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求解精度,而且具有较高的抗网格畸变能力。此外,该方法构建的形函数具有插值性,可直接施加本质边界条件。为了拓展极限分析的数值方法和发挥区域光滑径向点插值法的优势,本文采用区域光滑径向点插
随着全国地铁隧道修建的增多,不同地区隧道修建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本文研究对象为南昌地铁隧道基底不同风化程度的泥质粉砂岩地层,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属极软岩,并且南昌地下水位较高,水-岩耦合作用下会导致风化软岩进一步软化和崩解,并在长期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风化软岩的累积变形逐渐增加,不均匀沉降问题日益凸出。鉴于此,本文以南昌地铁基底不同风化程度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
随着地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深部层状复合岩石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层状复合岩石处于高应力、多耦合场的复杂环境中,由不同厚度、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石,通过不同的结合方式的叠加而成。与单一岩石相比,层状复合岩石的性能复杂,给深部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深入研究层状复合岩石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人工制成了由白砂岩、红砂岩、青砂岩三种单一岩石组成的类层状复合岩石,设置了0°、15°、30
受电弓与接触网所组成的弓网系统是保证电力机车安全高效运行的供能核心,然而铁路科技不断革新发展,列车高速化和重载化的技术突破对弓网系统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弓网系统不仅可以为服役列车的牵引或制动行为提供更多的电能,而且能较好地应对高速化和重载化下服役环境的恶化,确保列车受流质量不受影响。这也意味着弓网系统中的载流摩擦副的导电性、耐磨性、硬度强度等性能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延长其服役寿命。由于铜基接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