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医疗卫生和居民健康问题是政府、学者和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保持优良的健康状况和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医疗市场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特征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必然要充当家长式的角色对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进行管理,其具体责任在于确保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疾病经济负担不致过高,并逐步提高国民的健康状况。新中国建国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政府致力于构建几乎覆盖整个农村的三级卫生服务网,在改善国民健康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典范。80年代后,农村卫生服务领域经历了重大变化,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缓慢,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资金短缺、合作医疗失去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和由于自身管理的问题而逐渐衰退,农村居民丧失了医疗保障的覆盖。多方面的证据表明,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加重,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疾病经济负担更为严重,医疗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国家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却在下降,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难以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本文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居民认为前去正规医疗服务机构的机会成本太高,或者他们本已具备自我医疗的能力而主动放弃了进入正规医疗服务市场,这是居民的理性选择;客观方面的因素可能来自于经济原因、看病不方便、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不信任等,这部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必要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居民是政策应帮助的对象,也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医疗改革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现有研究在宏观层面侧重于在更好地实现公民优良健康条件下如何控制卫生总费用和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司利用,微观层面聚焦于探讨家庭或个体医疗消费的研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需求研究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本文进行需求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讨论社会和个人如何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医疗服务的使用,分析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特征,探讨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得性问题,并重点考察经济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包括居民收入状况、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险状况如何影响到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最终是要寻找居民医疗服务需要转化为现实需求的障碍因素。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一要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其二是要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特别是确保低收入农户和中低收入农户基本医疗服务的获得和医疗保险的覆盖,减轻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不同特征的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理解不同的经济干预手段将如何影响到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影响的相关研究结论也可以为当前农村医疗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全面推进提供科学依据。在健康经济学领域,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的医疗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很难测度,现有文献一般将是否使用医疗服务、使用的频率或费用作为需求变量的代理变量,这实际上是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行为。一般来说,人们患病后寻求医疗服务面临一系列选择行为:一是根据自己病情的需要和经济能力、机会成本多种因素的权衡决定是否就医;二是决定就医的方式,即到什么地方就医;三是就医后根据医生治疗方案的建议决定就医的类型和医疗支出。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是本文实证部分的核心内容。出于研究的完整性和研究方法同质性的考虑,本文将居民是否就医、就医服务类型的选择和医疗服务支出水平统称为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来展开分析,将居民就诊单位选择行为作为需求分析的另一项内容进行论证。本文共分为八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研究内容一:对中国农村医疗服务市场进行供需分析,构建中国农村医疗服务需求模型,测算农村医疗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老龄化速度加快促进了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医疗服务的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卫生费用的增长。本文利用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相关数据和结论阐明研究的背景,勾画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的面貌,揭示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入描述近年来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的变化及根源,并构建了农村医疗服务需求模型,测算出中国农村医疗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31,价格弹性为-0.76。可以得出,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对收入的变动较敏感,对价格的变动较不敏感,因此,居民收入的增加能显著地促进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而医疗服务价格的变化只能导致其需求量很小幅度的变化。研究内容二:利用四部模型法(Four-Part Model),对中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考察调查地区样本医疗支出分布的数据特征,讨论医疗支出变量的正态性分布问题,零医疗支出与样本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四部模型法进行回归分析的计量依据和适用性。利用该模型,分别考察农村居民是否就诊、医疗服务类型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并详细分析了收入、价格和医疗保险在其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三个有意义的结论:第一,由于医疗服务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直接决定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医疗服务价格对居民是否就诊有显著影响,也是门诊支出和住院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当患者进入医疗市场后,选择门诊医疗服务还是住院医疗服务类型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此外,医疗服务质量、看病时间成本、居民生活方式、年龄、家庭规模对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也有一定影响。第二,本文比较了门诊支出模型和住院支出模型中医疗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结果显示,收入在门诊支出模型中比在住院支出模型中更缺乏弹性,价格在住院支出模型中比门诊支出模型中更缺乏弹性。因此,在既要保证患者因为经济困难不致于放弃原本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又要防止因价格降低导致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双重目标下,相应的医疗保险政策必然是优先发展住院医疗服务。第三,保险对居民医疗服务的使用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弹性值较小,其促进作用很有限;拥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使用住院服务;保险对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还与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拥有保险的中等收入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住院服务,而高收入组居民未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另外,医疗支出水平与保险共付率无明显关系。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作用在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居民医疗服务的价格,理论上有助于居民疾病经济负担的缓解,但是,由于道德风险和供给诱导需求现象的存在,价格降低可能会导致过度医疗需求,医疗保险不一定能最终减轻居民疾病经济负担。因此,必须规范医患双方的行为,严格控制供给诱导需求的现象。研究内容三:农村居民就诊单位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和疾病特征下,人们总会期望去医疗服务质量更高的机构就诊。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由于就诊的机会成本较高,要么选择自我医疗,要么选择县及以上医院就诊;医疗保险一方面通过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促进了患者对更高一级医疗服务的利用,另一方面,医疗保险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严格的转诊制度导致了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更倾向于在村诊所和县及以上医院就诊,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医生的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能使农村居民能更方便地获得可靠的医疗服务。
其他文献
混浆着色包衣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片剂包衣技术。通过对工艺、质量两方面的对比,证明此工艺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辅料,缩短工时,对包红色糖衣,效果更佳。
学者是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的书记员和解说员,需要有高度的学术自觉和自信,转变长期以来的受动思维,以能动性的智慧和勇气,通过研究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实践,提炼和深化
为了发展适于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关联式,基于流动沸腾传热机理,引入参数Dn数来修正复杂管道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并经过回归计算确定Dn数的指数,从而发展了螺旋管内流动沸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是通过Internet整合集成研发资源,提供技术相关服务,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共享的平台。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降低创新成本,为国家提升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提供
"亲属拒证权"作为既存于世的两大法系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被明确规定在许多国家的诉讼法典或证据立法当中。该制度在我国"清末修律"时被引进后,又在新中国成立时被摒弃。"
<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各级人民银行、银行业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
投资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同时项目投资也存在风险。因此投资决策者要通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两者之间做出平衡决策。本文正是依托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来为一个
论述了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重点对几种常见农业面源污染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相关模型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同时对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未来研究趋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的多边互动,共同完成对真理的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真理的认同并运用科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在翻译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译者,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主体。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强调译者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