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IBS模型大鼠为研究媒介,从“脑”和“肠”两方面入手,探讨电针“天枢”和“内关”穴对IBS模型大鼠结肠动力改变的效应差异及相关机制。探讨不同经脉和穴性的穴位是否存在效应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穴位效应特异性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wistar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和内关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和内关组采用母婴分离与醋酸灌肠再结合结直肠扩张的方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在大鼠9周龄时分别给予天枢组和内关组电针干预,隔日1次,共5次。干预结束后,按照Bristol大便分类法观察电针前后IBS大鼠的便型,采用腹部回撤反射对大鼠进行肠道敏感性及平滑肌收缩强度评估,观察潜伏期、收缩波个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MV中D2受体、以及结肠内D2受体和c-kit的表达。结果1.电针“天枢”、“内关”对IBS模型大鼠粪便性状的影响针刺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及内关组大鼠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大便评分均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枢组及内关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枢组与内关组的大便评分均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针前比较,天枢组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关组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2.电针“天枢”、“内关”对IBS模型大鼠腹部回撤反射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潜伏期缩短且收缩波个数增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关组潜伏期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枢组与内关组大鼠的潜伏期延长、收缩波个数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电针“天枢”、“内关”对IBS模型大鼠“脑”和“肠”两方面肠动力影响因子的影响。1)在DMV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DMV中D2受体反应物阳性表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关组大鼠DMV中D2受体反应物阳性表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结肠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内D2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及c-kit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关组大鼠结肠内D2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c-kit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枢组大鼠结肠内D2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增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关组大鼠结肠内D2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天枢组与内关组结肠中c-kit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天枢组比较,内关组大鼠的结肠中D2受体免疫阳性表达水平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电针“天枢”和“内关”穴均可抑制IBS模型大鼠肠道收缩,改善肠道敏感性,缓解IBS症状。“天枢”穴对肠动力紊乱的改善明显,减轻腹泻作用更强。2电针“天枢”和“内关”穴缓解IBS大鼠肠动力紊乱的部分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脑内D2受体及肠道D2受体和c-kit的含量有关,且二穴对其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