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福利损失与补偿机制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通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必然要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走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占用大量耕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各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使城市近郊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被征用,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础。土地是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也是农民进行投资、积累财富及代际转移财富的主要途径。失去了土地,农民也就失去了基本生产资料,再加上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广大失地农民成为了“三无”和“六失”,即“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失地、失业、失屋、失保、失教、失身份”的“六失”人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5000万的失地农民。现阶段失地农民生活生产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了在新形势下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责任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失地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福利损失和收益补偿等问题。福利的补偿和收益的分配问题不仅与国家政策有关,也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改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置、补偿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中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分布不均衡,差异性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区域失地农民福利损失有何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如何针对区域失地农民福利损失的差异性,优化现有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将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在城市化中的福利损失,并根据对东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经济收入损失、居住条件与社区环境损失、社会保障损失、发展空间损失、心理损失、应用权利损失和补偿公平损失等七个方面,利用潜变量模型分析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福利损失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福利损失的度量和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研究基础和政策建议。论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问题的背景,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采用的主要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整个研究框架,最后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并对论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有文献关于失地农民福利损失与补偿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国内外关于失地农民研究的文献综述及评价;功利主义效用福利理论、客观主义福利理论、阿马蒂亚·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等相关失地农民福利损失度量理论;希克斯补偿理论、公平理论等相关失地农民补偿机制设计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现状与问题成因的调查研究,主要是选择了东部的广东省、浙江省;中部的湖北省、江西省;西部的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等七省市城市郊区的失地农民作为实地调查样本,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心理状况来等方面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福利损失的状况,发现失地农民家庭收入在土地被征用后有一定的下降,收入结构发生一些了改变;居住条件改善,居住环境有不同程度恶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不容乐观;发展空间有限;心理损失较大。然后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集中分布于城市近郊;文化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低下;收入来源多样化;处境较为困难;最后分析了目前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制度因素(政策体制因素;法律因素和现行征地制度因素)、政府因素(利益本位取向与自律不足)农民自身因素和农民失地的被动性等其他原因。本章为后面提出不同区域失地农民福利改进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第四章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福利指数构造,主要是根据阿马蒂亚·森和玛莎·努斯鲍姆的可行能力理论,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本文建立起失地农民的福利指标体系:有经济收入指标、社会保障指标、生活条件指标、居住环境指标、发展空间指标、征地过程权利指标和心理指标7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然后基于方法论基础,对福利指数计量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五章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区域失地农民福利损失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首先,本章分析了东中西部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特点,并对东中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失地农民福利损失测度的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适配度指标分析、模型识别、模型检验、模型修正和运行;然后依据不同区域的模型运行结果,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福利损失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失地农民福利损失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第六章为失地农民的福利补偿机制设计。本章首先提出其福利补偿机制的五个基本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本章从国际比较视角,针对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福利补偿的方式、标准和程序进行深度分析,主要探讨以货币补偿为主的组合补偿方式的适用性,以及市场化补偿的标准和程序的制定模式,对其中集体土地的补偿程序和补偿效率进行博弈分析。此后,本章进一步探析组合福利补偿中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偿的内涵、构成和替代,最后以生态补偿为例,从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角度,分析失地农民福利补偿的制度体系设计。第七章为失地农民福利补偿机制的区域性差异与政策建议,主要是分析目前东中西部地区典型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然后指出东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的差异,结合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如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需规范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应用权利保障机制;中西部需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政策,构建失地农民补偿公平机制;中西部转变生产方式,构建失地农民发展空间损失补偿机制;中西部需构建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此外,东部地区的政策重点不是构建失地农民发展空间损失补偿机制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而是构建应用权利保障机制和完善补偿公平机制,东中部则需构建可行能力框架中的失地农民非物质补偿机制。本文依据可行能力的理论,结合调查数据,运用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联系的方法,可能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第一,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失地农民福利损失问题。以往大多数文献是研究失地农民的经济福利,较少涉及非经济福利,并且尚未清楚各种因素对于失地农民福利的影响路径,对于失地农民多维福利(包括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分析的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还尚未建立。本文主要是运用森的可行性能力分析框架对失地农民福利损失的影响因素进行选取,并较为系统的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福利损失与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影响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二,视角创新。本文将是在城市化背景下从区域性差异的角度来分析失地农民福利损失及其补偿机制,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置、补偿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的改革思想完全一致。第三,运用了最新的研究方法。现有文献基本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来分析失地农民福利损失,很少使用潜变量模型,本文将运用潜变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测度各因素对失地农民福利损失的影响大小。
其他文献
利用仿真支撑系统APROS建立了300 MW火电机组直流锅炉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实际机组起、停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故障。将该模型应用于姚孟发电厂1号机组的仿真,结果表明
<正>威尔第一生的创作经历过各种不同的时期,虽然每个时期都有杰出的歌剧诞生,但被行家和公众普遍喜欢的,莫过于他中晚期的歌剧,这时的威尔第在创作中出现了"井喷"的现象,其
1反对称矩阵特征值的性质 性质14实反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纯虚数或零。证明:法一:设A是实反对称矩阵,不妨设λ=a+bi为A的特征值,ξ=?+βi 为相应的特征向量。即Aξ=λξ,取共轭转置: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的基础,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石,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这就决定了汉语拼音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城市化进程给该国带来巨大影响和改变,城市高度集聚已成为尼日利亚的国家经济主要动力和财富主要来源.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介绍了尼日利亚的快速城
在众多新的体育教育学思想中,产生较多争议的就是“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于是对快乐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的
双桥独立电驱动铰接转向车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前后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具有路面适应性好、机动灵活和零排放无污染的优点,特别能适应煤矿井下复杂的作业环境。双电机前后分布
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把一些普通学生“鉴定”为“天才”时,教师就真的以
酱香型工艺的前三轮次酱酒质量差,利用价值低。对这前三轮次酱酒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其科学的处理方式方法,提高前三轮次酱酒利用价值和健康价值,促进资源有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法制观、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学科。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开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