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与NAS融合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储虚拟化是构架在业务存储和物理存储之间的一种技术,能够将存储管理的级别从普通的手工操作水平提升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上,提高应用效率、减轻用户负担。目前以SAN(Storage Area Network)为代表的网络虚拟存储技术被公认为是存储业界的重要发展方向,SAN具有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性能以及集中存储管理等诸多优点。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问题:互操作性比较差,不同供应商的产品难以兼容;复杂的体系结构增加了管理复杂度,系统性能远远达不到理论设计要求;开放性不足,用户难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对用户数据的共享和安全保障不力,不能高效的管理不同领域应用的数据。针对以上提到的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虚拟化存储安全管理:现阶段的SAN产品往往只注重了存储性能和网络传输速度,在用户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共享方面关注较少,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只落实到文件属性一级,文件访问安全得不到保障;数据共享灵活性较差,仅仅依靠现有文件系统来进行共享管理,难以应付多用户、多存取要求的应用。本课题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存储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的安全访问环境。SAN/NAS虚拟化:SAN研究的是Block级的存储技术,NAS(Net Attached Storage)是File级的存储访问技术,这两种技术在不同应用场合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的研究热点就是将NAS/SAN各自的优点整合到一个存储网络中,使得单一系统同时具有NAS/SAN两者的优点。此方案虽然已经提出一段时间,但由于数据访问管理、网络传输协议转换和用户需求多样等问题,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实现了SAN/NAS的无缝结合。本课题在分布式数据管理的基础上,融合SAN和NAS技术,使用户可以在广域网和局域网均可访问SAN/NAS存储网络。元数据服务器管理:在SAN系统中,数据访问和数据管理是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现有SAN系统基于块级的数据高速存储,MDC服务器无法对如此之高速的数据实施有效的的管理。即便是集群系统进行元数据管理,也无法承担块级数据校验这样一个繁重的任务,因此元数据管理成为了SAN系统的性能瓶颈。本课题利用数据缓冲池技术,提高MDC服务器的管理性能,提供一个用户可定制性能、定制安全级别的管理系统。
其他文献
针对动态不确定条件下的硫化车间硫化工序生产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硫化工序问题进行分析、建模,然后对标准微粒群优化算法进行了改进、仿真,目的是对动态不确定条件下
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各种实体资源整合在一个共享的IT资源池中,用户只需支付相应的费用便可获得各项服务。然而目前用于求解云任务调度的算法目标较为单一,很难适用于各类
在越来越多的分布、异构的企业应用需要动态集成的情况下,传统集成的工作流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用户的复杂需要,伴随着基于Web服务的应用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Web服务技术和工作流管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图像、音频、视频和其他媒体内容的传送与存储需求正日益增加。保护数字作品产权,确保数字产品安全传输已成为数字媒体领域热点问题与重要问题。
引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的发展。目前目标的检测和识别已经完整地整合在了一起,让检测成为识别的基础。对于目标的种类和属性的不同对应有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对信息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获取实时、可靠的监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对于人迹罕至的地方,传统的有线监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由于云数据中心包括多种物理设备以及网络设备,资源管理量庞大,在静态资源管理的很多情况会出现少数物理设备负载过重而多数设备负载过轻或者闲置的现象,导致利用率过低并且
红外技术在21世纪的军事和民用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未来战场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红外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红外目标识别技术是世
程序理解活动是软件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由于不完整文档和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程序理解活动往往会耗费软件维护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辅助程序理
卫星舱布局优化问题是一类NP困难问题。它不仅是一类特殊的耦合系统设计问题,也是一类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以国际商业通信卫星舱为背景,具体研究如何将卫星舱组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