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语口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以中国留学生为单一被试对象)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印度尼西亚各大高校的对外印度尼西亚语口语教学课程中,大多使用的是跨文化交际互动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注重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包容。总体看来,该教学法的教学成果出色:学生能够地道流利地用印度尼西亚语进行交际表达,从语言的使用及行为举止也体现了对印度尼西亚文化风俗的了解及尊重,文化冲击现象也有所减弱。  目前,国内印度尼西亚语口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多为翻译法、听说法及直接法,却很少使用跨文化交际互动法。由此,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以两位在印度尼西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为样本,使用跨文化交际互动教学法在印度尼西亚语口语课堂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旨在研究探讨跨文化交际互动教学法在国内印度尼西亚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通过大量的理论支持、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及实验前后调查访问结果可以发现,跨文化交际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提升印度尼西亚语口语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较好的提高。然而该教学法对教师、教材及教学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以往教学中所使用的有效教学方法,灵活地选择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互联网是产生于20世纪后期的新型交流手段。近二十年来,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语言、网络语篇,表现出了传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平等性与对话性
翻译质量评估是依据一定的翻译观和翻译标准,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翻译活动、翻译过程以及翻译结果与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中外理论界多倾向于把翻译标准当作翻译质量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名篇大作,1895出版的《无名的裘德》就是其中之一。《无名的裘德》一问世,就引起了
整个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多个国家的入侵使原本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制改变,帝国主义统治不能再满足现实社会对政治体制、经济形态和艺术
学位
江南,烟雨,小桥,幽巷……  一场梦,一支歌,一段记忆,一片乡愁,在游子的心头和笔底,渲染,铺展。  吕吉人纸上铺开的平江路,便是他的乡愁。  第一次看到吕吉人的画,是威尼斯斑斓的水和风情的桥还有精致的贡朵拉,那时候年纪还小,惊呼原来中国的水墨还可以这么表达!一位在纽约多年的中国画家,用中国画传统笔法把西洋景致画得淋漓尽致。直到我成年后去威尼斯,坐在贡朵拉上,船儿穿过水道,我竟然发现我仿佛穿行在他
艾兹拉·庞德的翻译作品《神州集》在西方影响深远,然而自发行起,赞誉和贬损就纷至沓来。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理论对作品内容及语言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