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角下公共危机处置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现象比以往复杂,能够引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也比以往更多。自1994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至今,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9年,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对社会和政府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舆情对公共事件的作用日益显现,由网络舆情引发公共危机事件频次增多,时间跨度增长,地域范围增广。研究互联网空间的特性、网络舆情的特点,发现网络舆情引发公共危机的机理,对于防范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和正确处置公共危机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写作,通过研究网络舆情特点,网络舆情引发公共危机的要素、原因、过程、后果,以及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处置网络舆情基础上的公共危机的基本途径建议。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意义,写作的思路和本文的创新之处。指出我国在应对公共危机时网络舆情运用能力稍显弱势的现状,因此,研究网络舆情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并熟练地运用技巧来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危机事件,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第二部分对网络舆情和公共危机的相关概念和本文运用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在分析国内外对相关概念的阐释的基础上,对本文中所指网络舆情、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相关理论:蝴蝶效应、沉默的螺旋理论和群体极化理论。第三部分通过对网络舆情引发公共危机的要素(刺激性事件、网民共同经验、网民、大众传播媒介)和后果(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政府合法性)进行分析,纵向梳理网络舆情的孕育、扩散、爆发、衰减各阶段,对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路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网络舆情影响公共危机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原因。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政府、公众、媒体三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第五部分探讨了如何在网络舆情基础上进行公共危机处置。从网络舆情引导的制度保障、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反应和决策效率、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建设、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人才建设和公共危机信息沟通网络建设这五个方面来提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基础上的公共危机的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网络舆情与公共危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较为立体地呈现出来,包含了从网络舆情孕育到公共危机的发生和解决这一整个过程。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学识水平和精力有限,对于文中关于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等技术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经验不足,未能全面考虑其它因素和可能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游艇设计涉及机械工程、建筑工程、人机工程、工业产品设计等多项学科。本文主要基于仿生学的理论,以海豚原型为依托,结合船舶设计原理、色彩学、材料学、形式美法则对游艇的造
作者选择了 6 0例开角型青光眼 ,分别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 ,通过 5年的随访 ,发现手术组病人的眼压、视野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病人的视力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开角型青光
教育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的整体、系统、平衡观来重新分析和构建教育的理论框架,已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大学教育生态化包括教育内部环境、内外部环境的生
<正>随着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面砖镶贴的观感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为把好地面砖镶贴的质量关。根据工程实际,主要对地面砖材料要求、技术准备及常见质量问题解析
民办高职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要建设符合自身院校的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只有理清组成保障体系的元素,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才是构建民办高职内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情景化教学法在德语教学中迅速兴起。本
曹雪芹研究早已成为了“红学”研究的基础。其中曹雪芹的祖籍之争最为激烈,余波至今为歇,是什么样的思维惯性导致众多的专家学者乐此不疲呢?谜底就是曹雪芹的祖籍之争展现了
贝叶斯确证逻辑是关于解释科学确证模式的概率逻辑理论。该理论较合理地描述了假说确证中证据效用的量化测度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较大局限性,因而引起了诸多论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