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壮大,我国高职教育已从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过渡,高职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高职研究中的重点领域。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一直被视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与细化,对高职教师进行专业化也已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化主要由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构成,专业能力对于强调“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而言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文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出发,对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进行了探析,以期促进我国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完善。本论文以教师专业化为视角,通过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从以下三个部分对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进了探讨。第一部分:对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及其构成进了梳理,进而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而后从教师专业化深入开展的角度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高职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必然性。最后分析了高职教师专业化有别于其他类型教师专业化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二是将教师能力作为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力点。第二部分:以心理学家阜南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相关法律政策为依据,从教师专业化视角出发,对高职教师能力结构进行了探析。将高职教师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结构。其中,基础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理解力、专业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力;核心职业能力主要涉及职业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教学任务转移能力和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能力。第三部分: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培养贯穿于高职教师生涯发展全过程的观点。具体为:在职前教育阶段进行基础能力的培养,在入职教育阶段进行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职后教育阶段进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通过在高职教师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能力教育与培训进而实现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不断提升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