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加的同时,对于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本文拟从环境绩效审计角度出发,主要围绕环境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研究,在已有的环境评价与监测基础上,解决环境的持续审计与再监督问题,国内外对于经济效益的评价与审计在逐步完善,尚缺乏对环境绩效系统的综合评价,环境绩效审计是最高层面上的评价与再监督,它适用于宏观、中观、微观各领域的环境规划和环境持续预测管理。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如下。一、当前与环境绩效审计相关联的技术性方法有环境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等,但各自都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不能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方法从总体上处理环境问题。论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不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上述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对比与分析,从中归纳出环境绩效审计所应具备的本质特征与功能,特别强调了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实现空间上的综合性与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弥补了环境评价中的不足,为进入环境管理的新阶段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二、具体的审计方案是研究环境绩效的难点,目前还没有一个环境绩效审计的统一方法和技术。本文在现有环境测量、评价技术基础上,综合各单项评测数据,构建了“环境优值”模型来评价环境友好程度,并以部分省市及48个矿业城市为例进行了测算应用。为得出各相关领域和长期环境影响的清晰、明确的评价结论,提供了初步可行的方案,可用于环境规划和可持续性管理。三、当前学术界在环境管理评价概念方面不够明确,本文经过大量研究,明确了若干环境评价概念,阐述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审核与环境绩效审计的关系,清洁生产审计与ISO14000的关系,环境绩效审计与绿色GDP的关系,环境绩效审计与其它环境政策管理工具的关系等,为今后环境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研究与管理,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四、本文还提出,对于环境管理、特别是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要建立在环境伦理学基础上,环境伦理学不仅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同样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