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晚清小说中的西方器物形象与社会文化心理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小说中涉及的西方器物形象种类繁多,频率畸高。这既真实地反映了西方器物融入晚清时代的现实状况,也表现了小说家们异乎寻常的兴趣。人们何以对其具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它究竟给晚清社会文化心理造成了哪些影响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论文从晚清小说中所涉及的西方器物形象入手,具体分析了晚清时期国人的种种西方器物经验,探讨附着于其上的社会文化心理意蕴,尤其关注它是如何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促成并试图解决曾经困扰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问题:民族自我危机和心理焦虑问题。晚清小说家们通过对西方器物的祛魅、抵抗、收编、挪用,最终想象性地发明中国器物,构造中国未来,化解身份危机,释放心理焦虑和重建民族自我,并在文本中使一些西方器物形象最终卸下西方印记,转而成为新“中国”、新“国民”的符号。这显示了器物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论文分六个部分:“绪论”:提出本文针对的问题和研究任务,梳理前辈学者对西方器物在中国流传情况的研究和对小说中西方器物形象的研究。“第l章西方器物的社会化与文学化”:考察西方器物在晚清时代的实际境遇,明确小说中西方器物体验的发生语境,分析西方器物在晚清小说中的存在状态,重点分析其对晚清小说艺术特质的干预和影响。“第2章西方器物形象与社会文化经验重组”:西方器物既铭刻着西方势力和权力,又表征着西方文化与文明;它将“世界”带入中国,让中国人既惊羡又怨恨,并大规模重组了各种社会文化经验。“第3章西方器物形象与社会文化心理创伤”:西方器物让国人的自我身份遭受挤压,民族传统面临存续危机;让中国的器物变得“土气”,让中国的人物显得丑陋;洋人的微笑饱含蔑视,国人因经验贫乏而显得幼稚。它既是“他者之物”,又是“他者之镜”,还是“他者之眼”。“第4章西方器物的本土化与社会文化心理重建”:要抚平社会心理创伤,化解身份焦虑,需要使西方器物本土化。在西方器物的本土化进程中,人们通过祛魅、抵抗、收编、挪用以及发明等一整套社会文化心理重建程序和机制,想象性地形成了新的中国器物,编织了未来中国的想象,在物质文化层面重建了晚清社会文化心理。 “结语”:社会文化心理重建是一个过程,它需要不断生产,永远在途中。
其他文献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modeling(BIM)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applied in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for facility management,while the BIM
话题是一段会话的灵魂,是会话内容的组织者,如果会话参与者不是在同一个话题下进行交谈,那么他们的整个对话都将是杂乱无章、不相关联的。  会话话题与会话内容不是完全等同的
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是《尔雅》最详尽、最通行的注本,而《说文解字》则是郝氏《义疏》引证所用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本文通过对《尔雅义疏》引用《说文》的内容、方式、版本
本文根据某地挡土墙倒塌实例的现场调查、试验、验算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认为,地下水不良作用是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 According to the site investigation, exper
This paper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to train the face and ex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This approach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rapid attendance. PCA is an early and important approach
本文严格贯彻句子平面的“区分常体意义和语用隐涵的原则”以及语法单位平面的“合理语义归属原则”,从历史语法、类型学、儿童语言习得和汉语方言研究的角度为研究提供全面佐
研究了大蒜酒的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大蒜酒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蒜酒还原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蒜酒抗氧化能力的高低与大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