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行“电子校务”的意义与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li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美国在“重塑政府”与“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背景下首先提出“电子政务”的概念,将电子信息网络与政府政治联系在一起。人们从电子的“单纯技术观”中走出来,发现“电子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正在改变着包括政府与公民关系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因而也真实地在改变着政治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权力关系。这些政治、权力、行政的关系主要被这些概念或名词表现着:公开、透明、知情权、互动、电子服务、信息的可获得性等等。这些电子政府的意义也在更广泛的公共部门被运用着。例如电子校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高等学校,积极推进电子校务,实现行政管理运行的规范、协调、高效和低成本,这是推行依法治教和加强高等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现代大学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阐述电子校务作用以及发展过程,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部分地方高校电子校务的发展现状,解析了大学电子校务的概念结构,详细介绍了TZ学院电子校务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历经访谈、问卷等形式的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发现自我国高校启用电子校务以来,校内行政服务的效率和工作态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就本文讨论的重点即电子校务所带来的“行政方式”效用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参与者没有真正认识到电子校务是行政方式、信息民主化与监督权力实现的重要变革途径等种种“政务”属性,而仍然把电子校务看成是办公电子化的一种形式、工具、技术等,这些观念,恰是电子校务的全面发展最大的阻碍。笔者试图通过传统行政方式惯性、现行行政运行模式、管理参与者的个异心态以及资金因素、安全保障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解剖是什么原因使电子校务在推行过程中举步维艰,提出“电子校务”带来的不甚直观却可能产生深层影响的体制变革效应,这包括利用电子校务来改善校内行政权力、克服原来制度上的弊病、促进大学学术繁荣等等方面。在目前教育管理和高校管理的大环境下,要实现电子校务的“理想”状态,还需要我们充分评估,深入研究,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发展条件,以保障电子校务合理有序的发展。论文从民主、高效、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电子校务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应选择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大学电子校务发展维度的概念和内容框架,设计了大学电子校务发展水平分析模型,对电子校务实施的保障措施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更适合TZ学院电子校务发展的途径,拓展到我国构建地方综合性普通高校电子校务的管理模式,在完善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实现校务公开的最大化,通过最大平等的信息共享和相对顺畅的沟通平台,实现提升民主管理水平的目标,真正成为新时代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利工具。
其他文献
高校教师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使用价值以及人力资
目的推导一种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损伤后跨中截面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解决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损伤程度量化评估问题.方法基于传统铰接板梁法理论,以铰缝抗剪刚度的
阮籍是魏晋玄学人士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但魏晋乱世并未给他提供实现理想的机会。在政治上,他处于一种失意状态。他企图用醉酒昏酣来摆脱这种生存困
设计需要消费心理学的引导才能在消费市场中获得成功。因此,成功的设计必须研究消费心理学,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态度、动机及未来消费心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消费者心理的创新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哲学家们开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国际学术界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创新型国家,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以两台并联水泵为例 ,用解析的方法对变工况下分别采用同步调速与非同步调速运行状况及能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阐明了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非同步调速运行方式的不合理性 ,并对
中国的酒包装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论文通过对酒包装设计深藏其后的文化根源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酒包装设计的历史发展文化脉络、设计现状,得出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这对保障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由于现行法规定的较为简略,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作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