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邻菲啰啉(phen)、1,3-二羧基-5-苯磺酸一钠盐(NaH2SIP)作为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技术与二价金属离子Zn(Ⅱ)、Cu(Ⅱ)、Co(Ⅱ)、Ni(Ⅱ)组装合成了8个新型配位化合物。对8个目标产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粉末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同时对其热稳定性、荧光性质等做了探讨。1、首次设计合成的8个过渡金属配合物:[Zn(phen)3]·2H2SIP·4H2O (1) [Zn(phen)2(H2O)2]·2H2SIP·2H2O (2) [Cu2(OH)(SIP)(phen)2]·6H2O (3) [Cu2(OH)(SIP)(phen)2]·H2O (4) [Cu(OH)(phen)2(SIP)]-(en)0.125·H2O(5) [Cu(phen)2Cl]·H2SIP·3H2O (6) [Co(phen)2(H2O)2]·2H2SIP·2H2O (7)[Ni(phen)3]·2H2SIP·3H2O (8)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化合物1、5、6、8为三斜晶系的P1空间群,化合物2、3、4、7为单斜晶系的P21/n空间群。(2)化合物1、2、6、7、8均为零维结构,五个配合物中的配体H2SIP-以阴离子状态存在,未与金属离子配位成键,但对氢键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化合物3、4、5为二维层状结构,在三个化合物的结构中配体phen与H2SIP-均与金属离子配位成键,SIP起到桥联配体的作用,结构中存在的氢键、静电引力和芳环的π-π堆积作用又将化合物3、4、5的二维层分别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3、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的研究表明:(1)化合物1、2、6的有机骨架330℃以后开始坍塌,化合物3、4、5的有机骨架300℃以后开始坍塌,化合物7、8的有机骨架350℃以后开始坍塌,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好,原因主要在于结构中氢键、芳环π-π堆积、静电引力等的作用。(2)化合物1、2荧光发射峰分别出现在394 nm、376 nm和393 nm,三处荧光发射峰可归属为配体phen内部的电荷跃迁;化合物3、4的荧光发射峰均出现在452 nm和486 nm处,这些荧光发射峰可能为金属内部的电荷跃迁或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跃迁所致。这一研究为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在光学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