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为已复仇”题材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j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为己复仇题材”置于近现代女性解放思潮这一时代背景中,置于西方文学中相似题材的影响下,来进行考察与研究。对于该题材作品的具体探讨,则从四类女性为己复仇母题的划分,以及男女作家创作的差异这两个维度来进行细读分析。   第一章将从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思潮中,发掘其中所蕴藏的女性复仇思想。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人性解放”的世纪,同样是女性解放思潮风起云涌的世纪。数千年来的男权压迫,使得女性的解放成为一个更显著也更艰难的历程。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中,传统/现代、男性/女性、压迫/反抗式的二元对立思维在部分先觉女性的论著中盛行,于是出现女性视男性与男权社会为仇敌的观念。五四时期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集中于对传统节烈观的激烈批判、对人性合理生命欲求的肯定赞美,周作人、鲁迅、胡适皆是其中的中坚力量。第二章将研究视角转向了西方文学,重点分析了以美狄亚、费德尔为代表的欧洲古典戏剧中的复仇女性,以及王尔德的“莎乐美”、易卜生的“娜拉”对中国现代女性为己复仇题材创作的影响。第三章进入对中国现代女性为己复仇题材创作的具体分析,将涉及该题材的作品分为四大类:以暴抗暴的复仇、理想幻灭的复仇、因爱生恨的复仇、以及闺阁政治中的复仇。第四章以“性别书写”为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中的相关问题。前三节主要探讨男女作家在“女性为己复仇”题材中流露出的差异背后的性别意识,最后从女性作家笔下的“复仇女性同盟”、以及对白薇的女性复仇创作的个案分析中,见出女性创作的独特性。   整体而言,现代文学中女性为己复仇题材创作,是在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这一大历史背景下、在西方文化思潮与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产生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导致女性对男权专制产生敌视与反抗情绪,因而“为己复仇”成为文学中的女性人物反抗男性反抗社会所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然而,现代文学中女性为己复仇题材并不都具备现代性。以暴抗暴的复仇、理想幻灭的复仇、因爱生恨的复仇主要体现出女性复仇的现代性与抗争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价值;闺阁政治中的复仇,则以对男权高压下女性间自相残杀的描述,反映出女性复仇的负面价值与女性解放的艰难性。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一,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为己复仇题材”作出系统的研究与整体的关照,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二,将女性为己复仇题材创作放在女性解放这一时代思潮的大背景下,挖掘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三,在“为己复仇”这一最能体现女性私密心理的题材领域内,探讨两性作家创作的差异。
其他文献
从乾道五年(1169)陆游被任命为夔州通判起的近十年间,陆游先后任职于川陕各地。他寄情于山水之间,体会到祖国山川风物的美丽,更因为亲临抗金前线,对处在抗敌一线的将士生活有
本文以2006-2009年的8部西方影片为例,分析影片塑造的中国形象,这属于形象学研究范畴。形象学重在研究他者形象的创作过程,分析自我主体的社会心理及文化意蕴。同样,研究西方
学位
释义元语言是当前汉语辞书界的热门话题。汉语辞书是否可以像《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使用2000多个词释义那样使用受限的字词释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   与一些汉语辞书
2015年3月2日,春暖花开,广东省佛山市观赏石协会成立后的笫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隆重举行。有关领导及首批登记的130多名会员和100余位来自兄弟省市协会的嘉宾出席了会议。全体
中国摇滚乐是新时期以来重要的文化现象、精神现象与社会现象。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摇滚乐的发生、发展脉络其实构成了新时期精神史、社会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一个侧面。本论文
学位
3月29日,由浙江画院联合都市快报社、浙江赛丽美术馆发起设立的首届“陆俨少奖”中国画展评选活动在杭州落下帷幕。经过一天时间的反复评选、商议、投票,最终评选出金奖2件,
汉字中的字形异体现象将完全相同的意义或职能表现在不同的字形上,虽然在阅读中造成了一些障碍,但同时也是汉字学中难得的研究素材。本文将以《玉烛宝典》卷一中的异体字为研究
大文豪郭沫若曾为乾陵赋诗曰:地下宝藏无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寻。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郭曾倾力为武则天翻案,故有此说。本文是否属翻案文章之列,想必读者仁者见仁,
本文以清初戏曲家万树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拥双艳三种曲》进行研究。万树是清代初年一名重要的戏曲家,其传奇创作有一定的成就,在清初曲坛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目前学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