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在不断的增加,而与此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日益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如何养老、在哪里养老成为了现如今老年人在生活中不得不谈论到的话题,面对各类纷繁复杂的养老问题,如果仍然只对老年人提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将无法符合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基于此,社会化的养老方式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和重视,我国的养老保障也开始逐步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并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方式的多样性让老年人在晚年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同时也能够通过社会化的养老方式享受到更多优质、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未来,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具体可表现为服务提供主体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类型日益多样化,服务内容日益个性化和精细化等。面对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主体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应当更加注重以老人的实际需求状况为导向和出发点,同时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也会更加关注该服务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通过服务帮助解决日常生活照护、康复护理、社会支持、精神慰藉等消极类需求和积极类需求问题。应当看到,无论是服务提供主体还是服务的对象,从主观意识上都无法判断出老人的实际需求情况,必须借助一套客观、公正的判断标准,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作为识别老人需求状况的一项标准,便脱颖而出并成为了服务提供的必要前提、重要基础乃至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所在。 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作为服务提供的前提条件,对老年人是否能够享受到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适合的服务起着积极性的作用。许多先进发达国家由于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很多年前就已建立起了适合本国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通过多年的改进与发展,现如今这些国家的需求评估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然而,在我国,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总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由于建立的时间较晚,我国大多数城市地区的需求评估发展并不完善,在现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目前,极少有学者从精细化的视角上出发对不同部门场合中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实践现状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将视线定格在精细化,由于笔者居住在成都,在调研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以成都市为例,在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对不同部门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在发展中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指导,观察成都市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与精细化视角下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存在的差距和原因,期望可以探索出一个符合成都市实情的精细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基于此理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介绍: 第一层次:对我国不同部门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分析,通过相关的政策、新闻、文献等资料发现我国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在发展中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第一,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开展的需求评估,他们的评估对象、指标和用途都很单一,一方面是没有将不同类别的老年人都包含在评估范围内,另一方面是评估的指标只针对了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仅仅起到了预判老年人失能状况的效果,积极类的需求并没有在评估指标中得到体现。并且评估的用途也非常单一,只是作为了养老服务补贴发放、确定入住养老院护理费用高低和确定失能等级的依据,并没有实现评估用途的多样化。第二,评估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各自对评估进行操作,处于碎片化管理的状态。第三,评估在中央和地方层面缺乏有效的部门联动,没有信息化的手段支撑,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老年健康档案或者建立起来了但是没有做到实时更新,政策衔接不到位等,最后使得服务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通过分析我国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的现状与问题,为成都市具体发展现状的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 第二层次:以成都市为例,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成都市不同部门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对成都市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进行概述,主要包含了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两大部分主体开展的需求评估。成都市政府部门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包含了民政局和人社局两个部分,都是由政府部门负责并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开展。民政局规定对具有成都市户籍的60周岁及以上、按照《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能力等级评定为2-3级(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且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护理补贴,补贴的额度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和所享受服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高新区作为成都市财政独立的一个区域,还规定具有高新区户籍,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可以申请参加评估。另外,政府部门通过评估发放的护理补贴不是支付现金,而是通过转换成服务券的形式发放给老年人,老年人再通过服务券到养老中心或养老机构兑换各类养老服务。人社局则是规定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人员如果需要长期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失能评估判断失能等级,再给予相对应的服务,同时定额承担服务的费用。成都市非政府部门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有来自于养老机构的,也有来自于医疗机构的,均是由自己进行开展,没有相应的政策文件作为参考和指导,从评估标准到评估团队的组建都由自己独立完成。第二,对成都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同样存在着和我国其他城市地区类似的几个问题:1、成都市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评估的对象均没有将需要养老服务的全体老年人都包含进去,在实际开展中评估只做到了确定补贴的发放和认定失能等级以及收取护理费用的依据,而不是提供服务。评估的关注点仅放在了老人的自理能力上和身体健康状况上,老人不同层面的服务需求没有通过评估被识别出来,没有达到精细化评估的标准。2、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评估团队都不够专业,评估人员的组成也不够多元化,一些评估人员仅靠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老人的情况,并且评估时间还人为的进行了缩减,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对评估结果进行人为的变动,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了评估结果的精确性。3、评估没有做到对老人的需求状况进行实时更新,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健康档案或者即使建立了但却没能通过档案为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没有信息化的手段对评估作为支撑。4、不同部门各自开展各自的评估,没有统一的进行管理。第三,对成都市各类主体对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的态度进行介绍,发现精细化的需求评估在各类主体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于缺乏正确的态度引导,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这个概念在成都市各部门之间尚未得到完全铺开,没有精细的文件设计作为支撑,开展评估的积极性低,同时对评估的理解存在误区,没有以老人的需求为导向,使得评估只能处于最粗浅的状态。第四,根据从以上几个方面得到的结论,对成都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未达到精细化的原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五点:1、需求评估在各类主体中未获得重视;2、评估对象、评估用途和评估指标均较单一;3、评估团队缺乏专业性;4、评估缺乏动态化和信息化;5、评估体系及管理碎片化。可以看到,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导致了成都市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无论是在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实践中,均无法做到精细化的评估。 第三层次: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在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实践中的某些做法和经验为启示,同时借鉴国内上海地区在这方面的先进做法,对比成都市的评估与国外和国内地区存在的差距,结合在第二层次中未达到精细化的原因分析,以科学的视角探索实现成都市精细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需要完善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第一,政府需要加强对需求评估的重视和宣传,转变各类主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评估用途的看法和态度。第二,推动评估对象的多元化,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在评估中的作用,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主线,开展不同目的和不同层面的精细化评估。第三,采用不同类型、多样化的评估工具,设计多层次的评估指标,并开发精细化的评估操作指导手册作为评估落实的辅助配套措施。第四,构建统一的评估体系,建立专业的评估部门和评估团队,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确性。第五,加强政府与基层部门的互联互通,利用基层社区的力量开展积极类的需求评估活动,促进精细化评估的落地。第六,建立包括老年健康档案在内的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评估的信息化水平和动态化管理水平。 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对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满足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未来要做到评估能够服务于每一位有需要的老年人,必须要朝着精细化评估的方向发展。只有精细化,才能够最大意义的发挥出需求评估应有的作用。本文希望可以通过此次研究,对目前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精细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观察和反思,并探索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