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腹针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体针组和腹针组,每组30例。体针组选穴百会、印堂、列缺(双)、照海(双);腹针组取穴引气归元、气穴(双)、气旁(双)。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2次,8周为1个疗程。随访时间为第12周。采用HAMA量表、SAS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和治疗第12周进行疗效评定,MOS SF-36量表治疗前和治疗后评定,并采用盲法评估。结果1.在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时,HAMA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疗程结束时,体针组痊愈3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腹针组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7%,两组的显愈率及总体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随访时两组患者HAMA量表积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有小幅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2.与治疗前相比,HAMA量表精神性和躯体性两个焦虑因子评分显示,在第4周、第8周以及随访时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腹针组与体针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在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时,SAS量表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SAS量表积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4.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MOS SF-36量表各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积分均增加显著,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腹针疗法在精神方面的改善作用优于体针疗法。结论腹针组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具有同体针组相似的疗效,腹针疗法在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精神性因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通过随访,可见腹针组远期疗效优于体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