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青年》到文学研究会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新文学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本报告从“五四”价值观变革与社会思潮的角度切入,从中国新文学服务于中国自身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出发,探讨中国新文学在外来影响和自身时代需求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复杂运作机制,剖析中国新文学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又别于西方文学的特殊性质。  与现有研究从“保守/激进”、“启蒙/救亡”等二元对立的研究构架出发来探讨从《新青年》到文学研究会时期的“五四”新文学不同,本报告从近代以来中国国门打破后知识分子的时间、空间观念的变革着手讨论,指出线性的进化时间观对于中国传统的循环论时间观的取代,与全球化的空间观对于华夏中心观的取代,是促发中国文学现代变革的重要因素。进而辩证地指出,“五四”新文学的国民性批判叙事,一方面来自于线性进化时间观的促发,另一方面来自于“民族竞争”全球空间格局观的触动;而“五四”白话文学语言革命的内在逻辑,虽然与“进化论”有关,但它同时更是“全球化/西化”的需求在文学语言领域中的表现,它背后的核心诉求是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  “五四”新文化/新文学派的白话文学语言观与反对白话取代古文的新文学反对派之间的争端,不能简单地视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对立,它背后涉及到的是“西化救国”还是通过保留古文来保存中国的“种性”和文化、审美上的“国性”的区别,其背后有着空间观念上的差异造成的不同的现代化诉求的区别。  与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新文学“人的文学”潮流来自于对俄国“为人生”/人道主义文学的横移不同,本报告在考察1918年“一战”结束后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界的思想变动的基础上指出,“竞争进化”观向“互助进化”观的转型,民族主义思想向世界主义/人类主义思想的转型,是促发近代以来的“国/人”的思维向“人类/人”的思维转型的关键,而“人类/人”的思维是“五四”新文学“人的文学”思想确立的重要前提。从此,中国新文学在《新青年》确立的批判国民性叙事传统之外,形成了以文学研究会为代表的以“人类主义/世界主义”、“互助主义”为思想底色的“爱”与“美”的理想化的人道主义叙事。而民族主义向世界主义的空间观的转换,同时也导致了文学研究会在关注“被压迫民族”文学之外,从世界人的精神沟通的角度出发关注到了“世界文学”问题,因而展开了“世界文学观”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翻译了大量的非“被压迫民族”的世界文学经典,并出现了郑振铎的《文学大纲》这样的世界文学史论著,和文学研究会的“世界文学丛书”,《小说月报》也因此推出了“现代世界文学专号”。这对于近代以来过于侧重服务于民族救亡的中国翻译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超越。
其他文献
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胡适、郭沫若、梁宗岱、徐志摩、冯至、戴望舒、卞之琳、艾青、王佐良、穆旦、陈敬容、袁可嘉等诗人在写诗的同时,都有从事诗歌翻译的经历。“诗人译诗”是中
目的:定量毛细管电泳法因采用了定量阀进样的方式,其进样量为固定值,定量结果更加可靠,且重复性好。本文探讨了采用定量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市售虫草类保健品中虫草素、腺嘌呤
俄罗斯光电设计公司LOMO正提供一种供肩射便携式导弹武器系统用的MOWGLI 2夜间瞄准具。这些武器系统有SA 7、SA 14、SA 16和SA 18。该瞄准具重 1.9kg ,尺寸 30 8mm×96mm× 76mm ,采用一个带 6 0mmf11.1物
二十世纪,无论是在语言学界,还是在文论界,罗曼·雅各布森的名字都异常熟悉。他的语言交际“六因素”与“六功能”说至尽仍然是语言学、文学、传播学等众多领域的关键词,“文学性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三十年代初在哈尔滨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到上海,次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出版了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生死场》,1941年到香港,在贫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花器官具有典型的十字花科特点,无花瓣油菜在花期不存在花冠层,这种特点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预防菌核病的传播。雄蕊心皮化是指花器官的雄蕊结
语气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内部成员较少的相对封闭的词类,但在口语交际中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其意义过于空灵、有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待突破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界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全党同志要把认
本文系河南省渑池县方言词汇的单点性研究,其描写的对象是渑池县的方言词汇。主要以普通话词汇为参照系,通过与洛阳方言词汇的比较,可以让人们看到渑池方言词汇的特色,为渑池方言
徐志摩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研究界对于徐志摩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从徐志摩意外去世引发的评说热潮,到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刻意遗忘或者备受批判,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