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藏地汉语小说中的村庄书写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汉藏作家在社会转型、全球化、民族文化重构的语境中,执着于对广大藏族繁衍和生息的聚居地多维度、多层次的书写。一些藏族本土作家更是把“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族村庄作为叙事单元和书写主体,用民族志的书写方式呈现藏地的自然物态、文化形态、生活样态,在现代性视野观照下书写少数民族村庄在转型时期的另类镜像,以美学角度探析“常与变”的本土化审美意蕴。从古代文学中的“静止”到现当代文学中的“变动不居”,文学里的村庄在时代变迁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村庄书写也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笔下呈现相同性和差异性。少数族裔作家用民族志的方式书写村庄,这既是一种书写方式的新尝试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和族裔身份的认同和审视。民族志式的村庄书写将村庄的内部知识(自然物态、文化形态、生活样态)与民族文化勾连起来,作家在让读者通过认知村庄知识了解真实西藏的同时也阐释了少数族群的民族文化。自文学里的村庄被发现开始,中国村庄与现代性开始了近百年的“纠缠”,村庄书写也自然与现代性产生了关联。在现代性视野下观照村庄书写可以考量村庄与城市博弈的动态过程:融入现代性元素的城市入侵村庄的同时遭到村庄的抵抗,最后在碰撞中与村庄走向融合。与此同时,现代性的西方文化和主流汉族文化意识形态冲击村庄文化,制造了各种类型的文化冲,但是在藏族本土文化(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感召下完成了自身的救赎。人一直是文学聚焦的焦点,藏族作家在村庄书写中对藏族人的生存进行了叩问,再现了从困惑到挣扎再到蜕变的生存过程,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堕落与回归、信仰的背弃与坚守的人生本相。在中国乡土文学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村庄书写作为一种叙事也在不断地丰富。少数族裔作家的村庄书写一方面继承了汉族作家书写村庄的经验,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本土化的新尝试,因此村庄书写呈现出“常与变”的本土化审美意蕴。作家以“族内人”视角自由言说西藏本土的历史、文化、女性命运,以本土化的魔幻现实主义和日常生活表达实现现实主义手法的新变,以代表性作品阐释本土化书写新经验。
其他文献
本文从广州叙事的角度切入,以文本细读方法分析欧阳山是如何表现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上世纪20、30年代广州这座城市的,试图从各个层而进行探索并逐一梳理,概括总结欧阳山广州叙事
弋阳腔是南戏发展到弋阳县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的产物。弋阳腔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远播各地,在全国繁衍出了一个庞大的高腔系统。弋阳腔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是依靠
朝阳刚刚升起的那一瞬  月亮最亮的那一刻  第一缕东风吹到梅花上  第一声虫鸣透过窗户  第一场夏雨下得天昏地暗  第一場雪没想到充满世界  第一次走进西藏  白云就在头顶上飘动  无边的黑灰色高原上  野牤牛奔跑着  晚上的星星真亮  摘一颗  可以放在你手心  第一次走近大海  就在浪涛上冲浪  左边是白帆  右边是飞翔的海鸥  巨大的鲸鱼喷出洁白的花朵  箭鱼优雅地游着  你竟然微微一笑
期刊
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自出版以来便引起巨大争议。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熵”、“追寻模式”、“黑色幽默”和“技术理性”等问题,关注的重心是品钦如何通过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