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透镜成像的数字单分子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in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高灵敏度的检测生物分子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生物分子以存在的形式划分,主要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等。针对不同的生物分子,现有的检测技术各不相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核酸检测的黄金标准,而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蛋白质检测的黄金标准。随着近些年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将之前模拟和定量的量化方式,升级为数字化的检测。数字化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割溶液或其他方式将混合的生物分子分离成单个生物分子,然后检测单个生物分子的信号进而计算浓度。扩增检测一体化和降低成本是数字化单分子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实现核酸和蛋白质的单分子检测,本文搭建了一台光锥与CMOS图像传感器耦合的无透镜成像平台。该平台无需对焦便可成像,并且在保证可视面积足够的情况下最大化地提高成像分辨率。随后,本文在该平台基础上借鉴SIMOA技术设计了数字化的核酸和蛋白分子的检测方法,实现了单分子级别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无透镜成像装置与热循环仪耦合的无透镜成像平台:为了实现紧凑、便携和大视场成像的目标,本文采用了光锥与图像传感器耦合的形式,实现了无透镜的成像计数,搭建了无透镜成像装置,同时通过化学发光成像实验证明了该装置比传统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更加有优势。另外,本文将市面上成熟的PCR热循环仪耦合到无透镜成像平台上,设计了一个微型的PCR热循环仪,其主要模块有加热模块(帕尔贴)、散热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实现了核酸扩增检测一体化,通过扩增实验表明该热循环仪在升降温速度和温度稳定性方面达到了PCR热循环的要求。2)基于化学发光的核酸数字化检测:基于本文搭建的无透镜成像平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的核酸数字化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磁珠表面结合检测目标序列的固相引物,捕获引物结合溶液中的目标序列,形成核酸三明治结构,通过酶结合的方式放大信号,直接将其滴加在无透镜成像表面,根据发光磁珠数去计算目标序列的浓度。本文通过实验室合成的已知序列的浓度标定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单分子级别的检测。3)基于化学发光的数字ELISA检测:基于本文搭建的无透镜成像平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的数字ELIS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磁珠表面结合检测目标分子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捕获溶液中的目标分子,形成蛋白质三明治结构,通过酶结合的方式放大信号,直接将其滴加在无透镜成像表面,根据发光磁珠数去计算目标序列的浓度。本文通过2019-n COV nucleocapsid phosphoprotein(NP)的浓度标定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精度蛋白质单分子级别检测。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应对农村地区居家养老需要有更多的适老民居,民居室内环境是老人身心健康及社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居家养老对民居建筑室内环境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徽州传统聚落长期居住者大部分为老人,建设适合徽州传统聚落的健康养老民居,需结合当地的气候,建筑特色以及老人对室内环境主观评价等分析影响当地老年人健康的室内环境因素,以此建立评价指标集和确定指标权重,引导徽州传统聚落养老民居健康室
人脸分割是现代身份识别领域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工业、医学等领域。三维人脸分割主要分为基于二维图像的分割方法和基于三维数据的分割方法两种。相比基于二维图像的分割方法,使用三维数据进行人脸分割能更好的体现人脸数据本身的空间结构信息,且不受光照、姿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三维分割方法会带来庞大的输入数据,增加三维分割网络的预测与分割耗时。本文针对三维人脸数据的分割问题开展具体研究,将
随着单细胞、微量核酸测序研究的发展,传统的样本编码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大量样本的标记需求。同时,常规建库方法需要对每个样本逐一进行建库,面对大规模样本时耗时耗力,限制了在大规模并行测序中的应用。作为微流控技术的重要分支,液滴微流控为大规模标记建库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油包水”结构,液滴微流控技术将不同的样本分隔在不同的液滴中,结合液滴加样等操纵手段,达成独立反应的目的。目前,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高通量基因
研究和探索生物分子在界面上的现象和机理是了解生命物质活动的重要部分。论文通过和频振动光谱(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SFG-VS)技术以及结合其他表征手段,从分子层面揭示以及解释界面上抗菌肽CM15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与负电磷脂双层膜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DNA双螺旋结构水化层作用。抗菌肽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抗菌杀菌的成分,其与细胞膜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