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互联网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受到关注,引发了社会热议,成为当下中国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是要防止“问题青少年”,走向犯罪边缘。而这些“问题青少年”大多是学生,从学校领域帮扶他们告别“问题”,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是最佳途径,学校社会工作恰好就可以起到帮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以在朝阳区10所学校为30名“问题学生”开展的“助力问题学生学校支持行动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背景、服务对象及服务团队、服务过程、服务成效对该项目进行基本情况描述,探讨学校社工进入学校开展“问题学生”服务的契机与服务过程,从督导、行政、服务三方面对服务的经验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出在内地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可行性建议。在项目中总结的有效经验有:1、督导方面:督导在项目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权威性的督导,在项目前期落地时,可以改变校方“冷淡”的态度,可以让服务形式变得多元,更专业;2、行政方面:(1)要做好服务的留痕工作。(2)及时报送新闻信息,处理好项目发布方、学校、家庭之间的公关关系,为项目实现目标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3)项目资金使用要公平、公开,并尽可能提高社工补贴;3、服务方面:(1)建立好项目发布方、校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多方服务关系。(2)服务形式的选择做到菜单式的必选项和多元的可选项。(3)尽量规避安全风险,并做好预案。(4)成效评估要考虑合同要求和服务对象满意度。针对项目中出现的督导人力投入过多,行政资源链接不强,服务周期短的问题,笔者读相关文献和自身实务经验,提出了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建议:1、行业协会:(1)筹集专项基金,用于内地与香港学校社工交流学习。(2)在学生安全问题,全民关注背景下,与教育系统互动,建议教育部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购买社工服务;2、社工机构要未雨绸缪,加大资金投入,尝试在机构已有资源的情况下开展学校社工服务,培养学校社工人才,为未来做好准备;3、社工个人在遵循法律和社工价值伦理情况下,应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借助互联网开展多元的学校社工服务,同时应该学会自我价值品牌树立,以应对未来的风险。